当前位置:

掌握救命四步骤 脑中风高危人群六成是中年人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杨蔚然 编辑:曼曼 2015-12-28 09:14:02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室主任唐红宇及团队正在给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照片由该院提供

  长沙晚报12月28日讯(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黄配 指导专家 唐红宇)数九寒天,脑卒中(脑中风)病人日趋增多。据统计,我国脑中风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死于脑中风的人数约200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而急性脑梗死是脑中风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脑中风的80%。冬季如何防治脑中风呢?
  
  桥接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典型病例】冯大爷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4个多小时,进行性加重伴意识模糊1小时入院。经急诊头部CT、DSA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动脉溶栓后效果不明显。立即进行支架取栓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将颈内动脉开通,血流供应迅速恢复,患者意识迅速转清,左侧完全瘫痪的肢体也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改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专家指南】脑梗死(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闭塞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损害所致。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供应,挽救受损脑组织。
  
  药物溶栓治疗须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血管开通率约为30%,每治疗6人能使1人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支架取栓技术,可将中风患者的救治时间窗从原来的4.5小时延长到8小时,血管开通率高达70%~90%,疗效显著,预后也较好。中国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于2015年更新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指南,将支架取栓以最高等级,推荐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救治。
  
  静脉溶栓治疗:虽便捷易推广,但对全身脏器及颅内出血风险相对较高,特别是对颅内大动脉闭塞及心源性栓塞溶栓效果不佳。
  
  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动脉溶栓是通过血管内介入微创的方法,用微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血栓处,技术要求较高。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类似,但有一定的介入手术风险,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医师评估、实施。
  
  桥接治疗:考虑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各有利弊,桥接治疗采取的是多模式动脉内机械血管再通,结合其他血管内辅助治疗的方式。根据发病时间、病变血管及发病机制,选择不同的策略组合,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碎栓等处理方法,进行无缝隙桥接治疗,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大动脉血管闭塞的患者应尽早实施桥接治疗,即在静脉溶栓的同时或直接予以血管内介入治疗,这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
  
  需要强调的是,病人一旦发生中风,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不管是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都要求在发病几小时的时间窗内完成,治疗时间越早获益越大。
  
  了解高危因素,五招预防脑梗死
  
  【典型病例】吴大叔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有爱吸烟、少运动等不良习惯,突然感到头晕、右侧肢体无力5小时,进行性加重伴意识不清1小时入院。经进行头部CT、DSA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脑干、小脑),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动脉溶栓后效果不佳,基底动脉仍闭塞不通。立即进行支架取栓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立马开通,血流供应迅速恢复,患者意识由昏迷迅速转清醒,右侧完全瘫痪的肢体也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一周后痊愈出院。
  
  【专家指南】导致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心脏疾病合并房颤等,还有吸烟、酗酒、运动量少、高热量饮食、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合并危险因素越多,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就显著增加。
  
  由于脑中风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一旦出现中风,病情进展加重,很可能错过早期干预治疗的时机。因此,预防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五招教大家冬季预防脑梗死:
  
  药物预防:抗血小板药应当作主要的预防药来应用,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50~100毫克/日。同时,有效控制血压、血糖等。
  
  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高盐饮食作为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被公认,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以每天不超过6克为宜。少食全脂乳、奶油、蛋黄、肥肉、肝、内脏,坚持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吸烟可损害血管内膜易形成血栓;大量饮酒,对血管有害无益。
  
  多饮水,减低血液黏稠度: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饮水不足会使血液中的水分更显不足,增加中风发生机会。
  
  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倡经常散步、参加娱乐活动或周末体育锻炼。活动量要适当,以不觉得劳累为宜。不要过早晨练,最好在早饭后即阳光充足时再锻炼。过量运动和不符合时间规律的运动(如清晨),都有可能增加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注意防寒保暖:温度较低,遇上寒冷刺激时,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高的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加速的血流有使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的危险。特别在夜里,当衣着单薄离开温暖的被窝起床时,这种寒冷刺激会更明显。所以,冬天老人除了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起床时更应注意保暖。
  
  掌握救命4步骤
  
  早期救治的意义十分重大。若能在发病6~8小时内,及早开通闭塞的脑血管,能大大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的风险。其实,只要记住“救命4步骤、切记2件事、发现1异常、快拨120(急救电话)”,就能早期识别脑中风,并及时就医,挽救大脑、挽救生命。
  
  救命4步骤是指“中风指标FAST”。其中“F-”,face微笑测试;“A-”,arm举手测试;“S-”,speech言语测试;“T-”,time是指抓紧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及记录发作时间。“FAS”这三项中,若发现任何一项不正常,并且第一次发作,中风的可能性有72%;若三项都出现,发生脑中风的可能性大于85%。因此,如果发现其中一项异常,就应及时联系120(急救电话)。
  
  此外,突发脑中风的患者不能自行乱服药,家属及旁人也不要随意挪动症状严重者,须等待专业医护人员来后,再科学处置。(杨蔚然、黄配整理)
  
  相关链接
  
  脑中风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45~64岁的中年人脑中风发病率日趋增高,约占中风患者的40%
  
  国家卫计委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中年人占了整体发病人群的40%,而可能发生卒中的高危人群中60%都是中年人。每4个卒中患者中,就有3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可见,脑中风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很多中年人为了生计、事业,整日忙于奔波;为了释压、应酬,放任自己养成诸如嗜烟酒、熬夜、久坐少运动、大吃大喝、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忽视了健康状况。甚至一些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等脑中风高危因素的患者,疏于检查,疏于积极的长期干预防治,最终导致中风。
  
  据我国第三次疾病死因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特别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其发病率约占15%,40~50岁人群已成为脑中风好发人群,更有向20~30岁人群蔓延的年轻化趋势。
  
  脑中风的防治形势已相当严峻。中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单位、家庭、社会的重担,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不良生活方式等加大了脑中风发生的风险。因此,重视中年人的脑中风风险尤为重要。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杨蔚然

编辑:曼曼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5/12/28/4237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