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糖友”春季防感冒与控糖同样重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李菲 编辑:周曼 实习生:粟杭 2017-05-02 08:50:46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通讯员 杨芳

  指导专家: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何霞

  欣欣向荣的春季,也是疾病的好发季节。对于普通人来说,春季易患的感冒等疾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春季是个险要的“关口”,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发生感冒、细菌感染等,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糖友”春季防感冒与控糖同样重要,此外,春季还需注意足部保养,防范糖尿病足,以平安度过“多事之春”。

  典型病例

  反复发热警惕肝脓肿

  77岁的张女士有17年的糖尿病病史,每天打胰岛素,定期到医院疗养。今年初两次到医院检查,血糖都控制得很好,就没有坚持每天监测。

  最近,张女士从外地旅游回来,天气变化大,加上旅途劳累,有点感冒。开始是咳嗽胸闷,有点发热,全身酸痛,认为是普通感冒的症状,自己吃了点药,但未能见效。一个星期后,张女士发热越来越明显,恶心乏力,一量体温高达40℃,血糖升至25.7毫摩尔/升,这才来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入院后检查,血常规提示感染,经过常规抗感染和退热等对症处理,张女士仍然持续高烧,体温维持在39℃以上,逐渐出现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意识模糊等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经过胸、腹部CT等进一步检查,医生发现张女士肺部感染严重,肝部出现脓肿。在B超、麻醉专家的协助下,医生通过B超定位对其进行肝脓肿穿刺引流,并且在肝脓肿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术后,张女士在重症监护室度过了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贫血、血小板减少、低蛋白血症等难关,病情终于好转,没有再出现发热,精神也好多了。多次CT复查,显示肝脏脓肿逐渐缩小,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

  专家提示

  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何霞介绍,肝脓肿是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最常见的症状为寒颤、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乏力。

  糖尿病患者不仅比常人更易患上感冒,而且感冒起来往往要比普通人的症状严重。因为“糖友”抗感染能力低、对感染灶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弱,一些细菌感染会从上呼吸道快速进展成为肺部感染,且不易被控制。细菌也容易随血流进入肝脏,在肝内繁殖形成脓肿。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是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对于糖尿病合并反复发热的患者,要考虑到并发肝脓肿的可能,应尽早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早期进行脓肿穿刺引流,辅以局部抗生素治疗可以起到缩短病程、提高预后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对于感冒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加预防。平时要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在感冒流行期间,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时要戴口罩,并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此外,可做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典型病例

  感冒引发酮症酸中毒

  郭先生患糖尿病多年,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规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平稳。入春后天气多变,郭先生几次出现感冒。1周前,他再次感冒发烧,没什么食欲,担心进食少会出现低血糖,就自己把胰岛素停了。没想到几天后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一测空腹血糖高达18毫摩尔/升。家人急忙把郭先生送到医院,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是因为感冒引起感染,诱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擅自停药加剧了病情的发展。经过小剂量胰岛素消酮,大量补液,并给予补钾、保护胃黏膜、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郭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

  专家提示

  何霞表示,感冒发烧不仅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进食,更重要的是,这种应激状态会刺激机体分泌大量的应激性激素(如肾上腺素)来对抗疾病,而后者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显著升高或大幅波动,极易诱发“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前者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后者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何霞提醒,糖友切不可擅自停用胰岛素,哪怕一两次,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相对1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依赖胰岛素,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几率较1型糖尿病小,但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严重感染,或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就会分泌大量的皮质激素,这种激素可以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并促进分解代谢,导致酮体生成过多。当发生感染时,病人食欲一般会比较差,自作主张的减药或者停药,这样反而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起初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尿量减少、腹痛、精神萎靡甚至昏迷,如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人在生病期间尤其需要加强对血糖和尿酮体的监测。通常要求一天至少测4次血糖,即清晨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监测,当血糖>13.9毫摩尔/升时,还要每4~6小时测一次尿酮体。检测尿酮体非常必要,因为感冒、发烧、感染等应激因素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尤其对1型糖尿病人或年龄较大的糖尿病友更是如此。

  典型病例

  糖尿病人春游要护足

  刘女士4年前被诊断出糖尿病,由于治疗及时,血糖很快恢复平稳。随后,刘女士吃降糖药就变得随意起来,身体没感到任何不适,也没有定时监测血糖。

  春暖花开的季节,好友经常相邀外出春游踏青,刘女士每次都欣然前往,有时还穿着高跟鞋。前段时间发现脚底被高跟鞋磨出了茧。她尝试着把茧抠下来,但没有成功,随后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没过多久,她发现脚底出现了脓肿,最终因脚底溃烂住进了医院。

  专家提示

  “糖尿病患者多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春季天气转暖,很多平时脚汗较多的糖友足部皮肤容易发生破损或溃疡,经久不愈会形成糖尿病足。”何霞介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甚至骨骼并致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它会激发感染,严重的还会发展为坏疽导致截肢。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春天对足部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春季来临,糖友们宜穿软皮皮鞋或运动鞋,保证其透气性,鞋码最好偏大一些,鞋型最好选择圆头,鞋底稍厚的平底款式,女性尽量少穿尖头鞋和高跟鞋。每次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小砂粒等异物,以防咯伤脚。袜子应松软合脚,透气性好,吸水性强。过小或袜口过紧会压迫足背动脉,影响足部血液循环。

  2.经常检查足部情况,查看皮肤的色泽、温度,有无鸡眼、胼胝(老茧)、趾甲内陷、水疱、皲裂、擦伤、裂伤、破溃等。

  3.趾甲不宜剪得过短,剪趾甲后,要将边缘磨光滑,以免刮破邻近的脚趾,引起感染。

  4.洗脚前让家人帮忙试水温,洗后用浅色毛巾擦干,以便及时发现皮肤破损、出血或渗出。

  5.足部发生肿胀或感染时,应立即去医院相关专科检查。如果自己处理或延误时机,可能促使病情加重与发展。

  延伸阅读

  糖友“控糖”

  同时还需“减盐”

  何霞建议,糖友们应注意合理膳食。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坚持控制饮食总热量,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比例,保持高纤维饮食。

  “饮食中不仅要注意控制糖的摄入,还要控制盐的摄入量。”何霞提醒,过多地摄入高盐饮食一方面可破坏口腔环境,降低口腔和咽部的防御能力。当免疫力降低时,感冒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另一方面,高盐饮食可加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水平迅速升高。重口味对控制血糖、稳定病情极为不利,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以偏淡为宜,食盐摄入量以每日不超过6克为限,同时注意少吃含盐或含钠的食品,如酱油、味精、盐腌或酱制食品,尽量少吃熟食等包装食品。 (记者 彭放)

  相关新闻

  大鱼大肉加保健品

  高三学生“补”出糖尿病

  近日,高三学生小博(化名)因突然消瘦到医院就诊,竟然被确诊为糖尿病。医生分析,考前大肆进补,是孩子致病的重要原因。

  小博最近总觉得口渴,饭量增加,体重却明显下降。孩子的爸爸有5年的糖尿病史,觉得儿子的状况和自己当年的症状相似,立即带他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检查结果一家人慌了:空腹血糖18.7毫摩尔/升,尿酮体2+。“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毫摩尔/升可确诊糖尿病,小博属于急性重症糖尿病。”何霞询问得知,小博的妈妈总担心备战高考的孩子营养跟不上,每天让他吃大鱼大肉,还买了好几种保健品。在医生的劝说下,小博已经住院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慢慢调理。

  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不需要像中老年人那样进补。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指导,补错了反而引起麻烦。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多给孩子吃荤菜才能保证能量供应。何霞表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给消化系统带来的压力较大。高三学生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应该尽量以清淡、简单的食物为主,降低消化系统对人体精力和能量的消耗,才能保证饭后不至于昏昏欲睡,脑力效率下降。

  何霞提醒,体重超重和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孩子,一定要戒掉含糖饮料,少吃高脂、高糖食物,注意适当运动。孩子一旦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急剧消瘦、易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记者 彭放 通讯员 李菲)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李菲

编辑:周曼 实习生:粟杭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