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6岁少年患社交恐惧症,或因父母“高压”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石荣 编辑:周曼 实习生:粟杭 2017-08-02 16:00:1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8月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石荣)对孩子来说,暑假是一段可以结伴尽情玩耍的愉悦时光。然而,有一群孩子,他们因患有社交恐惧症,害怕、回避与他人交往。近日,记者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了解到,暑期来该科室诊治了不少这样的孩子以及带着困惑前来咨询的父母。

  16岁少年小远就是其中一位。在病房,他总是背对着人说话,更不敢与人对视,因为对视会让他心慌、手抖。

  顽皮少年变得恐惧社交

  “你问他一句,他答一句,一句话不超过10个字。”小远母亲夏女士介绍,小远小时候特别调皮捣蛋,也很聪明。到了中学阶段,他才开始变得“安静”。他要坐在教室后排,站在队伍最末,也不爱到人多的地方去。近大半年来,小远愈发不愿和人说话,甚至连老师、同学、父母的眼睛都不敢看。与人对视,他就会心慌、手抖,“他成绩直线下降,学都不想上了。”

  “我感觉自己这不好、那不好……” 高高瘦瘦的小远如是说。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马静解释,小远的症状是社交恐惧症的典型表现。社交恐惧症的基本特征是对社交情景的明显而持久的害怕。一旦面临这种情景,患者就几乎不可控制地产生焦虑,同时通常还伴有生理上的症状,比如心悸、震颤、出汗、恶心、脸红、尿急、肌肉紧张等。患者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焦虑,会选择回避社交,减少社会交往。“如果这种这种焦虑、回避行为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和社会功能,且持续6个月以上,我们就可以考虑社交恐惧症。”

  父母高压是否是“病因”?

  马静称,社交恐惧症的发病和遗传、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有关系。对于患社交恐惧症的青少年来说,家庭环境因素不容忽视,“在小远身上,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很突出的方面。”

  原来,夏女士和丈夫李先生一直对小远施以“高压”。小学阶段,夏女士对小远的学习要求很高。如果小远粗心扣掉2分,她就会拿皮带抽他。后来,小远在单位附属中学就读,夫妻俩虽未再对小远动用过皮带,但“由于身边都是单位熟人”,他们对小远的苛责不减。小远在学校一犯错,成绩稍下降,他们就要数落他、惩罚他,没收零用钱、罚站或者跪搓板。

  “我这是为他好,我得让他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李先生很是肯定。

  专家分析,中学阶段本身学习压力大、竞争大,父母制造的这种“高压”加剧了小远的焦虑、自卑,他从父母那只看到自己的“毛病”,在社会交往中也逐渐缺乏自信,害怕他人的负性评价,容易产生挫败感、紧张感、恐惧感,最终慢慢发展为回避社交。

  此外,夏女士和丈夫李先生常年感情不和。他们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甚至动手打架,双方“冷战”有时可达一年之久,这或也加剧了小远的敏感、自卑。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目前,小远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要接受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另外,由于父母是小远发病的重要因素,医生还建议小远父母进行夫妻关系治疗和家庭治疗。

  “我们需要调动父母的参与,纠正他们不良的教养方式,帮助他们缓解关系,促进他们与孩子的沟通,这样小远才能够改变和成长。”

  马静称,社交恐惧症会让孩子内心很痛苦,影响他们的社会功能,妨碍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社交恐惧症有慢性化趋势,病程越长预后越差,所以越早治疗越好。“有研究显示青少年是社交恐惧症的高发人群,所以家长应引起重视。如果孩子出现反常,对社交情景会产生焦虑、恐惧,而回避社交的情况,建议家长尽早咨询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寻求帮助。”马静强调。

  专家提醒,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

  ·建立温情、融洽的家庭关系,因为这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

  ·父母要学会正确处理、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表达愤怒和对立,要通过友好沟通解决夫妻间的矛盾。

  ·父母要多理解、支持、肯定孩子,对孩子不要过分苛责,让孩子承受过多压力;不要打骂孩子,尤其是殴打孩子,因为这是一种身体虐待,会对孩子造成心灵创伤。

  ·父母要避免家庭生活过于模式化,避免对孩子的过度控制,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交,参加文体活动。对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父母可带孩子参与社交,发挥社交示范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父母要学会耐心、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正确处理社交中的冲突。

  哪些问题需要澄清?

  ·孩子特别内向是社交恐惧症吗?

  内向者是愿意与外界沟通的,只不过他们沟通的方式不是那么外显,而患社交恐惧症的孩子是惧怕社交、回避社交的。

  ·青春期害怕与异性相处,是社交恐惧症吗?

  青春期女孩子害怕在男孩子面前吃饭,男孩子害怕跟女孩子同行,这是与发育有关的社会性焦虑,一般会随着成长消失。

  ·可以通过强迫参与社交,来克服孩子的社交恐惧吗?

  最好不要。这样可能会加剧孩子的焦虑,适得其反。建议家长咨询专业的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让医生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石荣

编辑:周曼 实习生:粟杭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7/08/02/4201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