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结防所杨坤云获“湖南好人”荣誉称号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唐春香 杨艳 编辑:周曼 实习生:粟杭 2017-08-08 11:48:2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主任医师杨坤云荣获2017年 “湖南好人”(敬业奉献)称号

  红网长沙8月8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唐春香 杨艳)8月7日,从湖南省文明办获悉,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主任医师杨坤云荣获2017年 “湖南好人”(敬业奉献)称号。

  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2016年开始,省文明委和省文明办每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湖南好人”推荐评选活动。

  湖南文明网对杨坤云的感人事迹进行展示和广泛宣传后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收到网友各种途径的投票点赞共4万余人次,最后通过专家评审,省结防所杨坤云入选2017年 “湖南好人”(敬业奉献)7月榜单。

  敬业奉献杨坤云坚守35年

  蓝帽子、高级防护口罩、白大褂,隔离裤、隔离鞋……在“清洁区”穿戴好一切“装备”后,杨坤云快步走进病房,为病人查房。

  从业35年,现在已是湖南省胸科医院耐药专科主任的杨坤云教授接诊过几万个结核病患者。这种让不少人心存畏惧的呼吸道传染病,却是她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内容。

  “你问怕吗?当然怕!但是,总要有人为传染病患者服务嘛!我就是那个为传染病患者服务一辈子的人。”杨坤云教授浅浅一笑,一种宿命感油然而生,但透露的是更多的成就感。“这份工作做了这么长时间,吸引我的是一种成就感。别人不治的病,我治;别人治不了的病,我尽力治!”

  择一事,终一生。她用数十载光阴,致力于研究治疗耐药、耐多药结核病,坚守结核病防治第一线,被称为“湖南省耐药结核病防治第一人”。

  也曾害怕,但更多的是热爱

  作为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杨坤云1982年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邵阳一家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医疗机构。后来又被调到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从此,她与结核病斗争了近半辈子。“在当时,一提到结核病,不少人有恐惧,但我服从分配,并一下就热爱上了这个工作。能将那些陷于绝境的结核病患者治疗好,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杨坤云教授说。

  “职业暴露的风险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工作生涯。”杨坤云说,从业30多年,接触了很多结核病人。她不止一次听闻自己的同事因为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每每这时,她心里也会闪过一丝害怕。“但是想到还有那么多病人需要救治,责任感就会大过恐惧。”

  结核病治疗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加上一些患者不规范用药,逐渐产生了耐多药结核病,这种病对患者身体伤害最大。在湖南省,杨坤云教授最早从事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并担任了湖南省胸科医院(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耐药专科主任。

  据调查测算,湖南每年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结核约占10%左右,即每年发生耐药结核患者约5000-6000例。耐多药结核病难治,杨坤云教授认为,防治耐多药结核病一定要耐得烦、霸得蛮。

  “态度好、技术好,是个好医生”

  “治好一个病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来自怀化30岁的肖女士,患结核病8年,一直不能怀孕生育,连最自然不过的“做母亲生孩子”的事情对她而言都是那样的遥远。丈夫几近绝望的眼神深深刺痛着她的心,她一度产生轻生念头。在耐药专科病房,杨教授常抽空去探望她,常和她拉家常,耐心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她坚持治疗,肖女士在出院时感概:“是杨教授给了我生的希望。”

  “杨医生,您知道吗?我是被您感动来的啊!”病人小周感叹道。2009年,来自娄底新化县的小周被诊断为难治性(耐多药)结核病,随后来到省胸科医院求医,经过杨坤云教授近1年的治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疗效。小周于是回到了新化。

  “病人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这是杨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难治性(耐多药)结核病一般规律治疗要2年左右,中断治疗甚至放弃治疗都会造成结核病的复发和加剧。“我一想到小周4岁的小孩要是被传染了,还有她老公会因为这病抛弃她那该怎办!”

  杨教授回忆起当时情形,担心与焦急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她开始每天晚上准时给小周的全家打长途电话,告诉她中断治疗的危害,耐心劝说她回医院配合治疗。就这样,连续七天的通话后,小周直奔省胸科医院杨教授的办公室,坚定地告诉她,自己要继续配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小周的复查状况良好,目前已经痊愈。

  像小周那样的情况并非少数,杨教授总是苦口婆心,唇干舌燥地劝导患者全程、规则地治疗。郴州的一个小伙子患结核病,经治疗后,快要康复时,却突然要去深圳打工。疗程却未完成,怎么办?杨教授第一个想到了深圳罗湖区慢病院的张主任,拜托他定期给小伙子做检查。杨教授也多次向深圳寄药,还亲自南下给他送药,在这种悉心照顾下,今年1月,小伙子终于完成了所有疗程,并痊愈。

  正在治疗的耐药病人张勇,因患病被家人抛弃,他哽咽着和我们说:“和我生活了20多年的亲人都弃我而去,但杨教授却把我当亲人一样,我现在恢复得很快,都是因为杨教授她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杨坤云主任经常为病人邮寄药物、为病人垫付小金额药费、邮费及路费;为留观的病人买饭、送水果点心等,获得病人的高度赞扬。许多病人由衷地说:“你是我碰到的最好的医生”、“像妈妈样的关心”、“态度好、技术好,是个好医生”。

  杨教授说:“虽然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病人,但总有一些原因导致病情反复而不能完全治愈的,我心里好难过。”杨教授就是这样的菩萨心肠,心为病人所想,情为病人所系,与结核病患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感人事迹诠释医者仁心

  在病房,一位年轻病人咳嗽、咯血,骨瘦如柴。感染结核10年时间,20岁的大学生婧婧(化名)因经济窘迫最终在父亲的签字下,“被选择”了放弃治疗。最后一次从婧婧的病房走出来,杨坤云心里特别难受。眼见着婧婧回家了,杨坤云坐立不安,她终于想了个善意的谎言——“你快回医院吧!特别幸运,你符合‘耐多药大病救助项目’的救助要求,免费治病!”实际上这笔医疗费用是由杨坤云主任自己掏腰包。

  有年寒冬,8号病床的刘大爷一整天都没有下床,让杨坤云感到很奇怪。推开病房门,杨坤云才知道,老人早已捉襟见肘,别人都穿着棉袄,可他还穿着短袖。

  “我女儿明天才有时间来给我送衣服。”刘大爷低着头,小声说。杨坤云的双眼湿润了。她勉强着笑了笑,“好喽,您多盖点被子,别冻着!”倒了杯热水给刘大爷,匆匆离开了病房。没有谁比她更清楚,刘大爷的女儿早就“放弃”了父亲,将他独自留在了医院。

  回到办公室,杨坤云跟同事“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今晚大家回家收拾些厚衣物!”第二天大早,杨坤云将收集的衣物用一个竹篮装好,来到了病房……从此,在杨坤云倡导下,耐药病房购置了一个“爱心衣物箱”,长期收集医院同事捐献的衣服,供有需要的贫困病人自行取用。

  在同事眼里,这个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风雨无阻地在医院奔波。每天7点,她就匆匆来到病房。查房、检查医生记录,解决各种问题。晚上10点才离开。如果半夜有病人突发状况,经常一个电话就马上赶到医院,累了就躺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会,饿了就随便啃几块饼干,废寝忘食对她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在世界性难题领域里攻难克坚

  在完成繁重的临床任务的同时,杨坤云共撰写专业论文二十余篇和大量的结核病科普文章,参编专著1部,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及多项省级课题。

  为控制耐多药结核病蔓延,治愈每一个饱受耐多药结核病折磨的患者,杨坤云冒着被感染的高风险,在攻克难治性耐多药结核病这一世界性难题领域探索前行,艰苦奋斗了几十年。

  她带领团队,从临床入手,不断研究创新,形成了一整套集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介入疗法、手术治疗、心理疏导、营养支持等相结合的“耐药结核病综合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从2006年至今,有500余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完成疗程,成功治疗率达到了57%,领先全国。获得北上广等结核病肺科医院与国际结核病专家们的认同。2016年全国唯一的“耐药结核病金牌培训基地”落户湖南省胸科医院耐药专科。

  35年的坚守,35年的付出。青丝,熬成了白发。杨坤云用自己的这份执着、热情和责任,挽救了许许多多濒危的生命。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省卫生系统劳动模范”、“国家卫生部先进工作者”,曾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她苦心钻研医术和医技,用柔情、母性的力量,耐心将那些陷入绝境的患者医治好。她是个“好医生”,这是最朴实也是最高的评价。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唐春香 杨艳

编辑:周曼 实习生:粟杭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7/08/08/4200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