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尔眼科全球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在美国启动

来源:红网 作者:屈慧莹 编辑:曼曼 2018-05-02 11:00:04
时刻新闻
—分享—

爱尔眼科全球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在美国檀香山启动。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视光研究所所长杨智宽教授发言。

  红网时刻5月2日讯(通讯员 屈慧莹)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4月30日(北京时间5月1日),全球首个由中国研究团队主导,并使用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作为关键实验设备的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在美国檀香山启动。

  该项目由中国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发起并主导,由全球范围内遴选出19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对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在内,覆盖全球6大洲3大人种的近视眼大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之间视觉行为和视觉环境等因素差异的研究,明确这些因素与人类近视眼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望填补人类近视眼发病机制领域的空白,破解这一已困扰全球眼科学界逾百年的医学难题。

  中国每3人中就有1人近视,近视防控需建立科学体系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近视眼发病率大幅增长。据全球顶尖的视觉科学研究机构澳洲华伯恩视觉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球近视眼患病人数约25亿,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到2050年全球近视眼患病人数将达50亿,约占全球人口的一半,其中高度近视眼人数将高达10亿。

  据2016年《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眼患病人数约4.5亿,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到7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玲教授表示,中国目前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

  “我国每3人中就有1人患有近视,近视的发生与危害都是不可逆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视光研究所所长杨智宽教授介绍,随着近视眼的高发且呈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低中度近视眼将发展为高度近视。除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高度近视还会显著增加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眼病的风险,严重威胁人们的视觉健康。

  “近视眼是一种全球性眼病,而此次研究的数据采集和研究遍及全球6大洲3大人种,这也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并不多见的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设备开展科学研究的项目,相信它产出的研究成果将大大有助于破解人类近视眼发病机制这一医学难题,让更多人拥有眼健康。”杨智宽教授表示。

  我国一向重视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控工作,多次明确提出“使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而近年国家出台的“十三五眼健康规划”里也重点强调了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为我国的近视眼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杨智宽教授同时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目前,爱尔眼科已搭建起预防、检查、治疗“三位一体”的近视防控体系,包括以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监测及干预为主的预防手段、以远视储备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为主的检查技术和以采取视网膜离焦矫正技术和改善视功能异常技术为主的治疗技术三个方面,为我国青少年的视力开展全方位的保护。

  基于中国核心技术,全球近视眼大数据研究有望破解其发病机制

  近视眼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一定突破。根据来自全球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发现,近视眼发病率呈爆发性增长,提示环境因素在近视眼发病中起到主要作用。但一直缺少一种能对近视眼相关环境因素进行客观、准确定量的方法,而导致近视发病机制一直被称为“世纪难题”。

  “事实上,最吸引我们加入此次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的原因之一,就是该项目使用的实验设备能实现对患者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活动进行客观监测。”参与该研究项目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近视眼户外理论创始人之一Ian Morgan教授表示。

  据杨智宽教授介绍,此次研究基于核心数据收集技术的“云夹”,是全球首款近视眼防控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该设备由其所带领的团队联合浙大博士、美国UCLA访问学者李响博士所率团队历时五年共同研发而成,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拥有其自主知识产权。

  “云夹”能够对佩戴者的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角度、环境光照和户外日照时长5个维度进行精准监测,对近视相关行为监测准确性高达97%。”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硕士生导师、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副教授介绍,“云夹”所采集的数据通过蓝牙自动传输到全球云平台上存储,经大数据技术以及医学专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为医生与家长提供科学防治近视参考。

  “这次中国科研团队联合全球6大洲优秀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的近视眼研究项目,是一次中国眼科与国际眼科界的高度融合,我非常期待此次与全球科学家的合作。这项研究的实施,也为未来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设备开展人类疾病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Ian Morgan教授表示。

  近年来,随着体细胞克隆猴成功培育,埃博拉疫苗成功研制等,我国在生命医学领域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我国科技创新格局产生历史性转变,科技创新水平从以跟踪为主,步入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中的位势,也已从被动追随向主动挺进世界舞台中心转变。

  此次全球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作为全球首次由中国科研团队牵头并运用完全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作为关键实验设备的近视眼科研项目,也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眼科与视觉科学创新发展领域的力量,为中国今后牵头和主导国际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研究成果将对全球近视眼流行病学、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疗方法突破大有助益,并有望为我国乃至全球近视眼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这次的全球近视眼研究,是爱尔眼科继去年9月成功收购欧洲巴伐利亚眼科成为全球最大眼科集团之后,再次在全球眼科与视觉科学领域引领行业科研与技术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此举不仅会进一步夯实爱尔眼科‘产学研’全球一体化的战略布局,而且能够有效应用爱尔眼科的国际化平台优势来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集聚创新资源,有效提高科研转化,从而实现‘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使命。”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屈慧莹

编辑:曼曼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8/05/02/4169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