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3岁“好学生”偷窃成瘾 竟因父母缺席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石荣 邓叶 编辑:曼曼 2018-05-02 11:28:1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5月2日讯(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石荣 邓叶)13岁的思思(化名)从小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却因经常偷窃室友的个人物品,被学校勒令休学。日前,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思思被诊断为“病理性盗窃”,俗称“盗窃癖”。

  家住长沙的思思从小品学兼优,热情活泼,不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平时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公益活动,深受老师同学喜欢。然而,今年3月初,思思被学校发现长期对同学施行偷窃。她经常趁同学午休的空档,偷走他们的手机、钱、重要证件等物品。

  令人奇怪的是,思思从不会将偷来的东西占为己有,而是囤积着或者干脆丢掉。她也反复表明,偷,并不是为了贪图别人的钱财,“我知道这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种种原因,思思被勒令休学。休学之后,思思一直将自己关在家里足不出户,成日没精打采,愈加消沉。满心无奈和担心的家长只好带孩子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寻求帮助。

  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儿少心理科叶海森副教授诊断,思思是患上了“病理性盗窃”,俗称“盗窃癖”。

  病理性盗窃是一种不以受益为目的盗窃。这类人在盗窃时感到紧张,盗窃结束后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与喜悦感,并逐渐成为“盗窃发烧友”。目前,病理性盗窃没有确切的生理性成因,可从心理角度进行一定的解释。

  在治疗中,儿少心理科治疗师慢慢了解到,思思由奶奶带大,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工作忙碌。一直到读小学后,思思才被父母接回家照顾。但三天两头,仍只有她一个人在家。“我很孤独,我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思思曾对治疗师说。

  小学五年级时的一次经历改变了思思。一天,她去文具店买铅笔,神使鬼差地多拿走了一块橡皮。她一路小跑回家,手里拽着橡皮,心情又紧张又激动,同时,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强烈的满足感。从那以后,思思的偷窃行为一发不可收拾。

  心理治疗师杨醉文介绍,针对思思的情况,主要采取个体治疗和家庭治疗结合的方式。通过个体治疗给予思思陪伴和支持,帮助思思找到发生反复偷窃行为的症结所在,并强化自我认识;通过家庭治疗理清思思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帮助他们加深交流,达成理解,逐步消除情感隔阂。

  经过系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思思的情绪明显好转,现已回到学校。4月27日,医护人员电话随访得知,思思未再发生偷窃行为。

  叶海森提醒,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但孩子的需求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就足够的。他们更需要父母给予精神层面的关心和关注。而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无法取代父母角色。工作再忙,也要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呵护好孩子的心灵健康。

  “如果怀疑孩子有病理性盗窃行为,应第一时间向儿童心理医生咨询。简单粗暴地打骂责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使问题加重。”叶海森说。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石荣 邓叶

编辑:曼曼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8/05/02/4169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