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游戏成瘾、自控力差应如何干预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作者:尹莉娜 编辑:曼曼 2018-05-25 10:59:35
时刻新闻
—分享—

  人民网北京5月24日电 23日上午,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科普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他指出,儿童心理疾病并不是到成人以后就会好,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既使成年还会存在。

  刘华清指出,心理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健康的心理应该是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前,全球心理障碍的儿童的数量还将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

  儿童多动症或缘于亲子陪伴缺失

  据了解,当前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行为问题有: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应对方式问题和主观幸福感缺失等,严重者还会产生多动症等心理障碍、疾病。

  刘华清认为,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叛逆及依赖的冲突、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都会使得他们的焦虑情绪较重。同时,由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较浅,抗挫折能力较低,因而更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

  此外,有些孩子上课注意力分散、小动作多,在家作业做得慢、拖拉、粗心等,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俗称多动症。

  北大六院儿童病房主任曹庆久介绍,儿童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的患病率比较高,大约占5%,这种障碍主要是因为自控能力差导致的。对于这种孩子,一定要进行积极的行为干预,如果影响学习和生活比较明显,则有必要做一些药物干预。

  “儿童患多动症可能与婴幼儿时期亲子陪伴的缺失有关。”刘华清称,早年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可以指导家庭养育实践。分析走神和多动孩子的生活历史,尤其在其早年的生活当中,很多人有过被分离、被抛弃的体验。

  刘华清介绍,一些工作忙碌的家长将处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送到祖父母身边抚养,到5、6岁时再回到父母身边上学。这其实很容易引起注意力和多动的问题。孩子用多动、注意力等不好的表现来吸引亲人的关注和重视,而当亲人以打骂、批评、暴力对待时,又会产生更大的问题。刘华清建议父母要与0至6岁的孩子共同生活,保持天然的联系,以避免孩子在青少年期出现更多心理卫生问题。

  游戏、上网成瘾 需要精神科专业帮助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手机游戏越来越丰富,进而产生了不少儿童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重点。

  刘华清认为,对于过度沉迷网络或游戏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有的孩子一旦不让他玩游戏,甚至会产生症状,如身体不舒服、心慌气短、寝食难安、饮食不好等,需要精神科专业化的帮助。

  “许多孩子游戏成瘾或者过度沉迷网络,缘于其本身家庭关系存在问题。”刘华清表示,家长要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关系,对孩子有适度的期望,用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孩子和引导孩子。如果发现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早转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和诊断。刘华清介绍,北京回龙观医院于2013年底成立了儿童少年心理科病房,可提供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绘画、舞蹈等不同方式的心理治疗服务。

  除此之外,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还有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要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刘华清建议,学校方面要积极引导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润物无声,组织并引导孩子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同时,认真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班级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

  从社会层面而言,则要利用并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社会上不良风气波及到学校,避免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积极利用各种传媒丰富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增长知识,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作者:尹莉娜

编辑:曼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