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警惕隐藏在孩子衣服里的“健康杀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周曼 实习生 何源 2018-08-14 09:44:05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讯(记者 周辉霞)9元一件的衣服,19元一条的裤子,不少家长在为孩子购买衣服时会侧重考虑价格,殊不知,一些看上去颜色亮丽、款式新颖的服装,却可能隐藏着伤害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

  前不久,广东省针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开展“双随机”专项监督抽查,抽查数据显示,该省内99家企业生产的99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中,有9家企业生产的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9.09%。另据了解,湖南省有关部门在近3年里,召回包括儿童服装和校服等在内的儿童用品就有233394件。

  从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来看,儿童服装产品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纤维含量、PH值等。那么,这些不合格项目对孩子的健康到底有哪些影响?妈妈们应如何应对这些健康风险?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警惕 1 :化学伤害

  提醒:购买正规、合格厂家的衣服,使用前宜先泡洗多次

  对于婴幼儿来说,纸尿片可以说是他们的一件衣服。市民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新闻称,一种叫荧光增白剂的物质在生活中多处存在,特别是孩子的书本、纸尿裤、衣服等物品上都会有。而且,衣服越白,荧光增白剂的含量越多。网传更是指出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会分解,会侵入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甚至有“致癌”的风险。这些说法让她在购买宝宝尿片、衣服时变得格外焦虑。

  据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生产厂家在生产衣服等纺织用品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一些化工原料,其中一些化工原料含有一定的毒害。当其残留在衣物上的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就会对孩子的皮肤甚至健康造成危害。

  记者了解到,PH值超标、甲醛含量超标、致癌染料残留等,都是可能留在孩子衣服上的看不见的“杀手”。以PH值为例,婴幼儿的皮肤厚度只有成人的1/3,皮肤的保护功能非常弱,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也差,对于细菌、紫外线等都难以招架。如果婴幼儿贴身穿用的衣物PH值超标,就会破坏他们表面皮肤的弱酸性环境,反复引起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因此,为孩子买回家的新衣服要用清水漂洗,使其 PH 值尽可能不偏离标准范围,以减少衣服中的有害物质。

  衣服甲醛超标也是容易被家长们忽视的细节。甲醛在纺织品生产中有一个作用,就是让纺织品不起皱、不褪色。但如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甲醛超标了,其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就会让孩子的身体不舒服,严重的话还会危害到生命。

  因此,家长们为孩子购买的新衣服,要先用水浸泡,再过水洗两次,利用甲醛溶于水的特性,来降低其在衣物中的残留量。同时,家长在购买婴幼儿衣物时不能只图便宜,要看清楚产品的标识,看清楚产品是否可以和皮肤直接接触,以及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纤维成分及含量等信息是否齐全。

  警惕2 :小物件引发机械伤害

  提醒:家长要防止孩子吞食小物件

  前几天,市民李红回到家忙着做饭,将4岁的女儿放在客厅里独自玩耍。突然,她听到女儿捂着鼻子大哭起来,连忙跑了过去。李红抬起女儿的头,才发现原来是女儿将裙子上的一个小纽扣摘了下来,塞到了鼻子里。她赶紧安抚女儿,将孩子送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才将纽扣取出来。

  记者了解到,对于婴幼儿来说,衣服上的小物件有可能给孩子们造成致命伤害。孩子的衣物上常常有一些诸如拉链、金属附件、纽扣等发挥连接、装饰作用的部件。由于孩子对于小物件充满好奇心,或是模仿成人的活动,会试图去撕咬这些物件。由于他们没有安全意识,这些物件一旦被孩子吸入气管或误吞,可能造成窒息等安全隐患,成为孩子们意外伤害的“杀手”。

  对于儿童服装中可能存在的这些机械伤害,婴幼儿服装国家标准中明确了纽扣、装饰扣、拉链和金属附件等小物件的生产要求。例如对于儿童服装上的绳索这一物件,相关标准就明确要求“长至臀围线以下的服装,其底边处的拉带、绳索(包括套环等部件)不应超出服装下边缘”“长至脚踝的服装,拉链头不应超出服装底边”。

  如果孩子不小心吞食了衣服上的这些小物件,那又应该怎么办呢?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主任邓发文表示,如果是吞食了圆形的、直径15毫米以下的纽扣类物件,家长不用太担心,可以观察小物件是否随着孩子肠子蠕动而排出体外。最需要警惕的是,小物件落到孩子气管引起呛咳的情况。这时,家长可以采取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利用患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如果这个方法没有效果,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就医。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将小物件塞进鼻子或外耳道等,最好不要试图自己去取出来,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将孩子送到医院,以免小物件被推到孩子鼻腔或耳道更深的地方。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最好尽量为孩子选择配饰少的服装。为孩子购买了新衣服后,要注意先检查衣物上的扣子等小物件是否缝制牢固等,各种配件有无毛口、快口,以防擦伤孩子的皮肤。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周曼 实习生 何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