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庄恺)橘子、香蕉、苹果……开颅手术的时候,医生不停地拿出各种水果问患者张菁(化名)“这是什么”,她竟然全都准确地回答出来了。据了解,在术中唤醒的40分钟内,张菁接受了多项脑功能的评定,包括左右的辨别形状、颜色、手脚活动、阅读等。记者日前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了解到,术后该患者自然清醒,语言运动功能均已基本恢复正常。
来自怀化的张菁30多岁,今年8月下旬以来,她反复出现言语障碍、头痛、恶心、右侧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她得了“左侧额顶叶胶质瘤”,肿瘤位于优势半球语言区。之后,张菁转诊湘雅三医院。
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知非教授团队决定尽快为患者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但肿瘤紧挨着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区,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语言、行动障碍,怎样才能精准地切除肿瘤,又不损伤语言和运动功能呢?经多方研究,专家团队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病人能在手术中配合医生,通过皮层电刺激后的反应来确定功能区的位置,进而保护功能区脑组织。
“术中唤醒”开颅手术中,在切开硬脑膜暴露脑皮层后,麻醉医生将病人唤醒。主刀医生在进行皮层电刺激的同时,台下助手医生对病人进行语言运动功能测试:“这是什么物体?什么颜色?”“请翘起你的右手拇指,闭眼睛、伸舌头”……类似的测试在术中逐一展开,该手术一共进行了3个多小时,术后张菁恢复良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江澎
编辑: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