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拉松是极限运动 健康奔跑要量力而行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曾柱 2017-11-17 09:47:11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周辉霞

  健身房跑步已经OUT了,“跑马”才是最时尚、潮流的运动方式。运动潮人们用一份赛事日历佐证这一观点:2017年10月到12月,全国已经确认日期的赛事达到了85场,这个数量超过了2015年全年赛事数量的一半。当然,这其中就包括这个周末在长沙举行的“2017长沙国际马拉松赛”。

  潮流之下,人心思动。看着身边的朋友在马路上、山地上、公园里昂首腾空、大步向前的雄姿,你是不是也想着,他或她能“跑马”,自己也可以追风一把、提升逼格。

  对于这种看似激情满怀的冲动,医学专家借助大数据和医疗专业知识告诉他们,公元前490年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的菲迪皮茨,传递了胜利的消息后就力竭而死,马拉松不等于跑步,这是一项极限运动,在“跑马”这件事上,量力而行比盲目追风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跑马”增加的人群中80%是女性

  “大姨妈”、膝关节支撑性、对抗地心引力等因素都需要考虑

  跑马大数据

  新浪微博关于马拉松的调查,对比了2016年上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微博谈论“马拉松”的人群数量,大数据显示马拉松参与人群增长了55%,增长人群特征为90后、女性、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其中,女性参与者的增长率为80%。

  对于参与马拉松运动是否有性别差异,坊间的争议比较多。查阅资料显示, 霍尔·希格登在他所著的《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中介绍,如果是女性参与马拉松运动,在训练的过程中,女性要清楚了解女性的生理结构,女性有乳房,女生的骨盆更高,体脂率也要略高于男性,这种生理结构是女性跑者与男性跑者的最大差别,也让女性在参跑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更多障碍。

  女性生理特征还包括一个月那么几天的特殊时期。这种生理特点让女性在一个周期的训练中,必须区别前三个星期和生理期这个星期的强度和适宜度,甚至需要通过药物来调整生理周期,以匹配比赛日期。在这一方面,女性还需考虑例假期的营养补充时,如何既能保持身体体脂的水平,又兼顾食物或保健品的营养补充。

  当然,女性参与者在“跑马”心态上要优于男性,她们更多的是享受在运动中的人际交流、心理减压,竞争性和对抗性要低于男性,猝死率也要低于男性。

  最重要的是,女性要考虑自己的膝盖是否能承受马拉松运动带来的负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一科副主任许辉介绍,经常跑步的女生膝盖损伤的概率更高,其原因是,女生身体的脂肪率相对较高,而跑步时身体对膝盖的压力是体重的4倍左右,特别是对于BMI(身体质量指数)超标的女性来说,跑起来,膝盖就会因为超负荷而抗议。对于实在想去赶一把潮流的女性来说,建议正式开跑之前,通过快走或者慢跑,将体重先减至BMI标准之内。另外,在路段选择上,穿着能避震的鞋子用正确的姿势在平路上跑,少跑山路,减少对膝盖的磨损。

  80、90岁还“跑马”?少数人书写的传奇

  追风“跑马”要有年轻的心,更要有年轻的心脏

  跑马大数据

  老年人的“跑马”参赛权怎样获得保障?随着“跑马”参与者的增加,比赛组委会越来越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去年,长沙国际马拉松比赛最大年龄者为76岁,是一名男性。

  这还不算是最“资深”人士。报道查阅显示,厦门老人孙凤岗在80多岁时还坚持参加马拉松比赛,组委会现在已禁止她参赛了。而2013年的纽约马拉松赛中,有31位80岁以上的老人跑完全程。统计显示,在1991-2011年这20年间,美国完成马拉松的人数翻了一倍,达到51.8万人。增长最快的群体是50岁以上的人,上涨三倍,达到9.22万,占总数的18%。

  人家可以老当益壮,自己能否也来个老骥伏枥呢?记者在采访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心内六科主任刘显庆时了解到,长距离快跑以及马拉松等极限运动,并不适合大多数老年人,因为这些运动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对于老年人来说,最适宜的运动还是慢跑、快走、游泳、打乒乓球等。

  根据国际惯例,马拉松比赛规定了参赛者的最低年龄,一般是在18周岁以上,而对于年龄上限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老年人跑马,医学专家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建议老年人有条件地参与到这项潮流运动中来——常年坚持了长跑运动的,运动心率好的老年人,身体状况更适合这项运动。

  老年人要判断自己是不是也能成为一名“追风者”,用一个硬指标就能判断:查看自己的运动心率。现在市面上有许多运动手环、运动穿戴设备可以测量到运动心率。老年人在试跑的过程中,按照“170-年龄=合适心率”这个公式,随时查看自己心率的波动情况,如果超过这个数,就要小心了。例如,60岁的老年人,运动心率超过了110,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身体是否能耐受这项运动的挑战。

  十四个倒下的大都是年轻人

  赛道上“坚持到底”可能是拿生命挑战极限

  跑马大数据

  在过去三年里,在中国的马拉松赛场上共发生了14起意外猝死事件。有媒体分析出死亡者的共同点:二三十岁,大多为男性,平时是体育达人,身体素质好,跑的为10公里或“半马”比赛。

  新浪微博对于马拉松话题的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56%的“跑马”参与者是为了战胜自己,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25%的参与者是因为热爱并享受这项运动;8%是为了锻炼身体或减肥。

  专家分析这两个数据的关联性在于,年轻男性为了在赛道上获得成就而超限爆发,最终引爆了自己身体里的隐患。

  在采访中,医学专家指出,跑马爱好者的这种精神可嘉,但要量力而行,他们毕竟不是专业运动员,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不懂得放弃的话,若身体里有隐疾,很容易被激发而致猝死。

  从国内马拉松参赛选手发病的情况来看,大多为心脏类疾病,男性选手的发病率更高,在猝死者中又占到90%。其中大多数在离终点最后几公里的地方摔倒,究其原因是因为年轻选手在最后冲刺阶段,为了追求速度,或者为了坚持到底而勉力支撑,最后致使心肌缺氧缺血而导致心脏骤停的。

  对于年轻的追风者来说,“跑马”不是追时尚,而是一种健身的方式,要量力而行,更要学会适时放弃。参与者在练习和比赛中,要学会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若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同时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赛前要充分休息,赛程中如有胸闷、心悸、出冷汗虚汗等症状,终止比赛并立刻寻求医疗服务。如果发现赛程中心率突然加快或突然减慢,尽快终止比赛并及时寻求医疗服务,不要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曾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