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球仅600多例 32岁女子子宫现蜂窝状肿瘤

来源:红网 作者:杨根 编辑:张紫薇 2021-07-23 18:22:37
时刻新闻
—分享—

“快!给她打电话,一定要把她追回来。”

今年3月份,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瘤科陈亦乐主任在看到32岁的李女士B超结果和持续性HCG低水平增高时,立刻要求给李女士打电话并告诉了一个她从未听过的词: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啥玩意?

陈亦乐主任说,胚胎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肿瘤几乎完全由胎盘中间滋养细胞组成,也就是胎盘滋养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

李女士这才想起来,自从19年流产后,自己确实有过停经和不规则的阴道流血:

“在其他地方做过很多次治疗,甚至有过一次化疗,也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前后“折腾”了近半年

保宫的准备都“白做了”!

接到电话的李女士赶紧去了别的医院检查,但都没有得出和陈亦乐主任同样的结论,只当作普通的滋养细胞肿瘤在5、6月份进行了两次化疗。

如果只是普通滋养细胞肿瘤,接受规范、足疗程的化疗,在治疗结束后按医嘱进行严密随访是常见的治疗方案。

但是,李女士化疗期间出现重度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腹泻,而且化疗结束后,HCG水平并没有恢复正常,兜兜转转到今年7月,李女士又想到了陈亦乐主任。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瘤科陈亦乐主任:

“不同于滋养细胞肿瘤中绒癌、侵蚀性葡萄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本身就是罕见病,像李女士这样长在子宫肌层的更是少见,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不超过600例。据协和医院统计,国内也不过100余例

由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血管丰富,在取样做病理检测过程中,极易因大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后果,况且李女士的病灶是位于子宫肌层,不在子宫内膜,故无法通过宫腔镜取样做病理检测来判断是否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通常只能结合妊娠史,如有停经或异常的阴道出血,以及持续性的低水平HCG增高,并根据影像检查报告作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

医生不是神,和疾病打交道,不是电视里一眼看穿、药到病除的“爽剧”。医生只有仔细从蛛丝马迹中找破绽,脑子飞速运转,搜寻见过的“病例库”,才不至于在患者疾病的诊断上导致延误。

“切除子宫”看似简单

却是让医生患者都后悔的选择

在病房里,再一次见到李女士的陈亦乐主任也皱起了眉头,因为李女士的子宫肌层病灶已经不是今年3月份可以挖除病灶,保留子宫的情况了,而这时子宫肌层的肿瘤已经明显长大,有明显肌层浸润,并有重度宫腔粘连,且肿瘤对化疗不敏感,只能手术治疗切除子宫保住患者的生命。

在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陈亦乐主任团队迅速为李女士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无手术禁忌,于2021年7月9日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开腹子宫全切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双侧盆腔淋巴活检术”。

术后活检结果真如陈亦乐主任所料,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术后,李女士状态很好,在医护团队的照料下,预计很快就能出院。

每次查房时,见到陈亦乐主任,李女士都会懊悔不已,如果当初听从陈主任的判断,能够更积极地配合医生早点住院接受子宫病灶挖除的手术治疗,留下子宫,保留生育,又是多么完美的结局呀。

一眼揪出罕见的“真凶”,看似是“灵光一现”的偶然,实际上是厚积薄发带来的必然。

在妇瘤科,陈亦乐主任长期接触各种妇瘤的病人,和隐藏在背后的“牛鬼蛇神”斗智斗勇。她的大脑,就是一个行走的“疑难重症库”。

她交过手的,很多都是平时罕见的“狠角色”。

陈亦乐主任提醒——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的关键,所以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当发现瘤体增长迅速或出现月经异常及其他不适症状,应当尽早看医生。

女性生殖健康公益行动

女性健康不容忽视,生殖疾病更不要一忍再忍!

7月30日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特别开启首届中国生殖整复岳麓论坛

陈亦乐教授及19位专家名医共同亲诊

图片13.png

在家门口也能看专家。

图片14.png

▲本文经由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瘤科陈亦乐主任医师专业审核

通讯员:杨根

来源:红网

作者:杨根

编辑:张紫薇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7/23/96978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