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出伏后的“三要”“三不要”你知道吗

来源:长沙市疾控中心 作者:文可欣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2023-08-22 15:06:30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8月20日正式出伏,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热转凉、阴阳变化的关键过渡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间。夏季体力精力消耗较大,以致入秋后体质下降,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民间素有“出伏不补,秋冬受苦”的说法,所以从现在就要把好健康关,别欠下“健康债”。

三要

要及时增减衣物。出伏后应关注冷暖变化。如果气温明显下降,仍穿着单薄,极易受到寒冷刺激,引发感冒等疾病。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适时增加衣服,防寒保暖。

要多喝水。秋天气候干燥,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简单、直接的补水方法。血液最黏稠的时间段是半夜到清晨。睡前喝半杯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要调节情绪。“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容易引起悲伤、忧郁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忧虑、悲伤的情绪会影响肺脏的宣泄、伤及肺脏。因此,秋季要及时宣泄积郁之情,多进行户外活动,还可以听听音乐、画画、写写书法来舒缓情绪。

三不要

不要太早晨练。出伏后的初秋时节,温差逐渐加大。有些朋友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尽量不要在夜晚开空调。出伏后使用空调要十分注意,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即使要开最好定时,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不要睡得太晚。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为了缓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点,早睡早起,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

除了以上要注意的生活作息,还有几个秋季食补小妙方,秋季进补正当时:

缓秋燥—清肺梨。将梨带皮切块,放到碗里隔水蒸,煮好后可拌入蜂蜜趁温热吃效果最好。1日3次,早中晚分服。

止秋咳—白萝卜汁。将新鲜的白萝卜削皮后加少量水榨成汁,一周喝1~2次,即可防治秋咳。

防感冒—葱姜粥。先将粳米熬成粥快出锅时放入姜片和葱白碎,再煮5~10分钟即可预防风寒感冒。

滋阴养肺—老鸭汤。鸭子以雄者为良,老者为佳有滋阴养胃清肺补血之效,补而不燥,适于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等症。

平补阴阳—枸杞。枸杞是平补阴阳的好东西。30岁以下的人,多少岁每天就吃多少粒,年龄大的每次吃30粒即可。年轻人火力壮,最好用水煮,可让枸杞药性有沉降之力,能补到肝肾,既补得踏实又不会上火。

来源:长沙市疾控中心

作者:文可欣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