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湖南省正式将“取卵术”等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达70%,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达50%,政策范围内费用不设起付线。这一创新政策与2025年2月落地的生育保险新政形成“组合拳”,积极构建起覆盖“辅助生殖—产前检查—分娩保障—新生儿护理”的全周期生育支持体系,为万千家庭解除生育后顾之忧。
辅助生殖:从“天价”到“普惠”的跨越
政策创新:8大项目纳入医保,差异化报销减轻负担
湖南此次纳入医保的辅助生殖项目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其中“人工授精”和“取精术”按甲类管理,不设自付比例;其他6个项目按乙类管理,自付比例均设置为10%。以职工医保参保人接受“取卵术”为例,单次费用1600元,扣除10%自付部分后,医保可报销70%,个人仅需支付592元、较此前降低63%。
实施成效:首个结算案例节省超六成费用
政策实施首日,株洲市中心医院完成该院首例辅助生殖医保报销。患者何女士接受“胚胎移植”手术,总费用1500元,医保基金支付945元,个人仅需支付555元,报销比例达63%。“原本准备花七八万做试管,现在医保报销后压力小多了。”何女士的经历折射出政策红利的普惠性。
配套措施:定点管理与多元保障并行
全省经卫生健康部门批准的辅助生殖医疗机构需通过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确保技术规范与基金安全。同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定制化产品,衔接生育关怀类公益项目,构建“基本医保+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生育保险:从“保基本”到“优服务”的迭代
待遇统一:全省执行“顺产4000元、难产6000元”标准
2025年3月起,湖南统一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为0.7%,产前检查费补助标准提高至1200元(较此前翻倍),生育住院医疗费限额支付标准大幅提升:顺产4000元、难产(含剖宫产)6000元、多胞胎每多一胎增加1000元。以省本级为例,剖宫产报销标准从3600元提至6000元,增幅达66.7%。
特殊关怀:高危孕产妇按疾病住院标准报销
针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复杂情形,新政明确孕产妇因高危重症救治发生的医疗费用,可参照疾病住院标准由基本医保基金支付,打破原有生育保险限额限制,显著减轻家庭负担。
服务优化:“一站式”结算与跨省直接结算
全省推行生育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可直接联网报销,无需垫付费用。未来还将逐步实现跨省直接结算,让异地就医群众享受“免跑腿”便利。
呵护新生:从“价格调整”到“政策倾斜”的深耕
价格调整:新生儿护理禁止重复收费
2025年4月,湖南明确“新生儿护理”不得与分级护理、重症监护护理重复收费,特级护理、重症监护护理已包含儿童加收,避免叠加计费。
政策倾斜:新生儿参保政策更灵活
新生儿出生后90天内参保缴费,待遇享受期自出生之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10月1日后出生的新生儿可选择仅缴纳次年居民医保费,次年1月1日起享受待遇且不设等待期,进一步提升新生儿医保覆盖效率。
未来展望:从“待遇提升”到“精细治理”的深化
动态调整:适时扩大辅助生殖待遇标准
省医保局表示,将根据基金运行情况、筹资水平等因素,适时调整辅助生殖项目待遇标准。
监管强化:多部门协同守牢底线
各地医保部门完善辅助生殖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强化信息系统对接与基金运行监测,防范过度医疗和基金滥用;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定点机构的技术规范监管,督促其严格遵循辅助生殖技术操作标准,保障医疗安全。
从辅助生殖“天价费用”的破冰,到生育保险待遇的全面提升;从价格调整到政策倾斜,湖南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用政策“温度”守护生育希望。这些举措不仅是对“幼有所育”的承诺,更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切实行动。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优化与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湖南将为全国生育支持体系建设进一步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湖湘样本”。
来源:湘医保
编辑:李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