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的走廊里,总能看到莫萍护士长躬身检查、穿梭慰问的剪影。15年护理生涯,5年护士长的磨炼,从青涩护士到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她在精准护理里渗透人文的温度,以变革思维去挑战护理管理命题。一袭白衣、一顶燕尾帽,承载着护理人的专业与细致,见证着她的青春、汗水和永不褪色的热爱。
精准护理 让每一处细致精确到“ 毫米 ”
临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2009年初遇消化道大出血抢救的震撼,让莫萍建立起" 生命体征即圣旨 "的职业信仰。她将护理精度细化为可量化的标准:出入量记录精确到1ml,内镜转诊时间精确到1min。不仅如此,她秉承“预防大于一切”的准则,积极探索消化道大出血风险预警标准并实践于临床,大大减少了院内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率、病死率。
这种苛求造就了消化内科护理团队" 时钟齿轮 "般的协作默契,在炎症性肠病患者( 后文简称“ IBD患者 ” )生物制剂输注中实现零差错。
在任消化科护士长的五年期间,她带领的团队成功申报了中华护理学会消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荣获了年度榜样专科、青年文明号集体、湖南省科普先进个人、十佳护理单元、十佳院感集体、十佳护士、优秀护士长、优质护理服务个人等多项荣誉。
变革管理 用温度、态度去突破“ 难度 ”
2019年接任护士长后,莫萍反复问自己:怎样当好护士长?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长?要如何引领这支年轻的护理团队?经过五年的探索,让她对护士长一词有了自己的定义:护士长既是质量管控的“守门员”,也是团队成长的“摆渡人”。
她首先破解的,是一道"技术过硬≠团队卓越"的管理命题。创新构建"三维赋能体系"——在心理支持维度首创了"情绪树洞笔记本"与《 护士能量补给清单 》,建立哺乳期弹性排班制;在能力提升维度通过推行临床教练制,培养出了1名国家级专科护士;5名省级专科护士;在职业发展维度,她和科室搭建阶梯式成长通道,3年内输送2名护理硕士。
面对IBD患者"入院是间歇,痛苦是常态"的特点,莫萍又带领团队打造"院内外生命支持圈",实现了全病程管理的破界实践:院内建立MDT护理团队,创新"当日输注离院"模式,住院日缩短至3.3天;院外联合公益组织发起"肠道健康跑",设计分级运动方案(轻症3公里/重症散步);在云端创建科普矩阵,单条视频点击超60万,形成"医患共治"新生态。
人文探索 “ 护理即人学 ”的价值实践
3月的护理管理培训班中,张欣书记和雷光华院长对护士长提出的更高要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优秀,只有更优秀。
带着这份思考,莫萍在实践“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中,也认识到医疗质量的提升既在生命参数的毫厘之争,更在夜跑时搀扶患者掌心的温度;医疗创新壁垒的突破需要临床、科研数据的支撑,更需要将护士角色从"医嘱执行者" 重塑为 "健康协作者"。
" 当护理从监测仪器转向体察人心,从执行医嘱转向参与决策,我们要将医护、护患关系拧成一股绳,共同抵达医学的人文彼岸。"带着专业精进、管理创新与人文关怀的三层交互,消化内科从“治病”转向“治人”。如今,科室设立的"心理护理课堂"已记录2000余条情感需求,心理咨询师介入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37%。
莫萍护士长与IBD患者在岳麓山一起参加公益“ 肠道健康跑 ”活动
每年护士节,湘雅医院护理部都会表彰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的资深护理人,而莫萍的路程刚刚过半。对接下来的护理之路,她给自己许下了三个愿望:愿始终保持着初入行时眼中的光芒,愿每一位护理同仁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愿所有生命的托付都能得到奇迹般的回应。
来源:医师报
作者:曹璇绚
编辑:周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