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1月20日讯(通讯员 卢玉新)四次入非,二次援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副教授李芸,用医者仁心续写非洲情结,诠释大爱无疆。
虽然心存担忧,但激情满怀
“我很担心,心里没底”。李芸是第2次担任中国湖南援塞拉利昂“光明行”项目专家组组长了,但她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担心。因为此次塞拉利昂光明行的第一站——东方省凯内马市自然环境恶劣、卫生状况落后,是埃博拉爆发的大本营,她担心队员们的安危、她担心病人就诊不便、担心当地医院的条件能否进行精细的眼科手术、担心国内运来的2.9吨、价值160多万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不能如期运达……作为专家组组长,李芸预想了各种困难,制定了多种预案。出征前,她代表项目组专家作了简单的表态:坚决完成任务,全体平安归来。
10月30日,长沙黄花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李芸一直与湖南第20批援塞医疗队队长李劲东联系,“前期宣传发动有效果吗?筛查病人落实了吗?医疗器械到哪里啦?”得到的回复都是“还在进行中”。李芸一路上心事重重。在上海飞往比利时的航班上,其他乘客都打着呼噜,而李芸一直和领队薛纲跃商讨应对预案,几乎没有合眼。
飞机降落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李芸第一时间打开手机,屏幕上跳出李劲东队长发来的信息:“已在凯内马完成白内障筛查95例。医疗设备已顺利运抵中塞友好医院。”李芸在兴奋中与团队分享这条盼望已久的信息,“从布鲁塞尔到弗里敦,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手术中的李芸。
虽然很苦很累,但十分快乐
凯内马是塞拉利昂第三大城市,但条件的艰苦远远超出李芸的预期。能洗上一次热水澡是奢侈,停电更是家常便饭。“在这里很容易感染伤寒和疟疾,我们必须时刻小心。”李芸经常提醒队友。医院的条件更是简陋,甚至连基本的消毒酒精都紧缺。
作为专家组组长,李芸将自己和队友们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早晨爬上“拉风”的皮卡车从酒店出发,经过颠簸的土路来到医院,在既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的检查室里给病人做筛查,30多度的高温将她们蒸得汗流浃背。在漏水的手术室,平均每天完成30台手术,中餐几分钟啃完泡面,就分头继续进行下午的筛查和手术。
在凯内马的十一天,大家没有休息过一天。本来每天下午3点下班、双休的当地医护人员也被光明行的专家们鼓舞着超时无休的工作,他们说:“你们为了我们的人民这么拼,我们没有理由不配合”。
每天中午和队友一起啃泡面。
为病人揭去纱布,李芸笑得很开心。
4天117台手术,患者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95岁,100%装入人工晶体,所有病人术后情况良好。这在当地甚至塞拉利昂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塞卫生部部长武里先生专程来医院对项目组表示诚挚谢意。从酒店到医院沿途的居民,都会使劲冲皮卡车招手欢呼。
来医院筛查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多。手术进行到后面几天,蜂拥而至的病人挤满了医院大厅和过道。按计划项目组早已经超额完成在凯内马市的目标,必须转战“光明行”项目的第二站——塞首都弗里敦的中塞友好医院继续手术。但李芸和团队决定还是多留一天,增加一天手术。“他们太需要我们了。”这一天,李芸团队又帮助28人重见光明。
回弗里敦的路上,队友问李芸,你还会第5次来塞吗?李芸想也不想回答:“只要祖国召唤,我时刻准备着!”
至记者发稿时,李芸和队友两天时间在中塞友好医院成功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30台。
来源:红网
作者:卢玉新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8/11/20/80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