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军为患者进行手术。
红网时刻1月11日讯(通讯员 何穰 陆文洪)排便后肛门内长出“尾巴”?这样的难言之隐的确让人尴尬。甚至咳嗽、打喷嚏、大笑、搬重物、跑步、上下楼梯,都有可能使这个奇怪的“尾巴”脱出,让人苦不堪言,其实,这“尾巴”是直肠脱垂所致。
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二科收治多例这类病人,科室主任教授李帅军教授提醒,医学上说的直肠脱垂,也就是民间说的“脱肛”,是指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下移脱出于肛外的一种疾病。老年人、小孩、久病体弱和身体瘦高者,属于高发人群,女性的发病率又高于男性。该病早期仅在排便时有异物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一“托”了之,把掉下的直肠再托回去,但复发的可能性大,托回去还可能会掉下来。其实对于较为严重的直肠脱垂,手术治疗是首选。
87岁的何娭毑每次便后或行走、咳嗽时均可见肛内有物脱出,约12cm,需旁人手助艰难回纳,伴肛门胀痛难忍,前往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急诊转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二科需求手术。但娭毑高龄体弱、骨瘦如柴,且心肺功能差,心情总是躁动不安。经完善相关检查,及内科、麻醉科多学科会诊后,李帅军教授、林仁敬及陆文洪两位主治医师,近日,为何娭毑行“经肛门部分乙状结肠及直肠切除吻合术+肛门环缩术”。术后转ICU进行综合治疗,病情稳定后,转肛肠科继续对症治疗,7天后痊愈出院。
李帅军介绍,超高龄病人基础疾病多,属于手术中的极高危人群。但根据患者病情来看,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方法。临床上,直肠脱垂术式多达200余种,因人施治,制定一套完整的麻醉及手术方案,是成功治愈疾病的关键。完善术前准备,对术前的血压、呼吸状况等身体指标严格控制,同时进行多学科会诊,也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李帅军说,由于老年人全身组织衰退、肌肉松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便秘、气管炎、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频繁增加腹压,同时隔肌下降,压迫腹腔脏器推压乙状结肠和直肠向下移位。加上老年人体弱无力,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这些都是老年人易发生直肠脱垂的原因。老年群体基础疾病多,恢复能力弱,治疗时,既应重视局部的致病因素,更应重视全身的整体状况。
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也易发脱肛呢?李帅军说,婴幼儿的直肠与肛管上下处在一条直线上,其周围组织比较松弛,肌肉比较薄弱,在2岁前后开始坐便盆排便,此时会阴底部所受腹压要大,大便也硬一些,如有便秘需使劲屏气,延长坐盆时间,或频繁腹泻,或有咳嗽,包茎、尿道膀胱结石等增加腹压的情况,都容易引起脱肛。小儿脱肛多发生在4岁以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可自行痊愈,绝大多数脱肛的患儿可在5岁之前自愈。
脱肛患者要坚持体育锻炼和强壮腹部肌肉锻炼,以改善人体气血亏虚及中气不足的状况,均有助于巩固疗效和预防此病。同时,李帅军教授还提醒,以下措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积极预防咳嗽、腹泻、肠炎等疾病,改善久坐久站的不良生活方式,婴幼儿尤其要注意;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收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及时治疗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肛门括约肌松弛的中老年人,每日做2次提肛运动。每次紧缩、放松肛门30回,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作用,可有效预防直肠脱垂;及时治疗可使腹压增加的疾病如百日咳、肺气肿等。
李帅军提醒,直肠脱垂病人早期都会有轻微症状,如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直肠痛、排便困难、便不尽感和不同程度的控便功能障碍等。若发现自己或家人有类似症状,应及早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来源:红网
作者:何穰 陆文洪
编辑:易锐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9/01/11/464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