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
红网时刻7月29日讯(通讯员 严晓博)一个多月前,41岁的曹女士后脑勺上长出了个近20厘米的肿瘤“比萨”,肿瘤表面已出现化脓、出血、坏死,散发着浓浓的恶臭,而且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这让她苦不堪言……
来自广东的曹女士因患脑膜瘤,分别于2009年、2015年做了两次开颅切除手术,但术后并未遵医嘱定期复查。一年前,肿瘤再次复发,曹女士头部明显鼓起一个包,约一个月前,检查显示,肿瘤穿过了其头部修补颅骨的钛板上的网孔,并在后脑勺外部迅速增长至20厘米。在家人陪同下,曹女士来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
“患者就诊时,颅腔外部的肿瘤已经像爆米花一样爆开,出现了化脓、出血、坏死、骨化等症状,且散发出浓浓的恶臭。”神经外科宋涛副教授接诊后,迅速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根据之前的病史,初步诊断其为非典型脑膜瘤。
此时,患者颅外的肿瘤已出现感染,若不及时切除,肿瘤将进一步生长,造成脑水肿、脑疝及颅内感染等,甚至导致死亡。手术势在必行。宋涛表示,由于肿瘤体积大、侵犯范围广,且有明显的恶性倾向,若再次复发,侵犯至更为重要的直窦或脑干区,则只能采取姑息治疗方式,所以,本次手术可谓患者的“最后一次机会”。
然而,医生们面前仍然困难重重。影像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已侵犯矢状窦、横窦,但其矢状窦、横窦未闭塞。因此,除了要将肿瘤剔除干净、尽力降低复发可能,还涉及患者矢状窦、横窦的重建,保证其功能不受损,手术将异常费时费力;而且肿瘤切除后,患者头皮将有大面积缺损,需进行皮瓣移植;此外,术中可能会有大量出血,对于包括麻醉科、输血科在内的整个手术大团队来说都是考验。
神经外科与烧伤重建外科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多次会诊,为曹女士制定了最佳手术方案。经过紧张充分的术前准备,7月15日,宋涛团队与烧伤重建外科任利成副教授团队历时8小时,联手顺利为曹女士施行手术。术中将大小约20*7*7厘米的肿瘤完全切除,保障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考虑到患者家庭贫困,手术团队尽量减少耗材使用,为其节省开支,任利成团队取大腿阔筋膜修复缺损硬脑膜,并设计邻近额部及顶部约20*18cm头皮瓣转移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头部供瓣区另采取皮片移植方法修复。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大脑功能未受损伤,皮瓣、皮片成活极佳,没有出现并发症。后续仍需接受放疗,并定期复查,以防肿瘤复发。
“患者颅外肿瘤长到这么大了才来就医,使得手术难度增加、风险增加、出血增加、周围的组织损伤增加,花费也增加了,如果当时术后定期复查,在肿瘤还处于颅内时就予以切除,难度会小很多,也无需进行皮瓣移植手术了。”专家特别提醒广大民众,治疗需遵医嘱,术后定期复查,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才是最有效降低患病风险的良策。
来源:红网
作者:严晓博
编辑:易锐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9/07/29/577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