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月28日讯(记者 易征洋 刘丹 通讯员 徐珊)今年的春节,跟往年似乎不一样。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突然来袭,每天疫情中不断攀升的数字及各种网络消息让本应沉浸在祥和节日气氛中的我们焦心不已。
很多人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的各种报道,全民的关注及重视一方面会有利于更快的控制疫情传播,殊不知,过分的关注也会对少部分人带来了不良的情绪影响,譬如过度的焦虑、恐慌、失眠等。除此之外,由于春节一些传统的聚会、拜年活动的取消对部分人,尤其老年人又造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困扰及担心。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危机,如何安抚自己的心灵,湖南省脑科医院成人精神科(女病房)负责人副主任医师袁宁开出了这份“心理处方”。
正确筛选权威信息,适时适度关注疫情播报
要相信政府公布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学会辨别未经核实的虚假消息,不要以讹传讹。不要时时刻刻关注疫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给自己设置一个合适的关注频率,其他时间与网络隔离,适度放松,比如看看电视、听听轻音乐、与家人一起做些放松的小游戏和室内运动,或者利用难得的休闲时间静下心读一些有利于放松心情的读物。总之,根据个人情况做一切能让你感觉好起来的活动。
正确看待网络拜年代替传统拜年
因为传统上门拜年方式被取消,一些老年人可能会有人际关系的担心和困扰,比如担心亲戚朋友会怪罪自己,或别人到家里来访,虽不情愿但不好意思拒绝而被动进行私人聚会等。
对这种情况,对家里的老人应充分传达疫情相关知识并建议利用电话、微信、QQ等移动网络资源,提早进行网络问候和拜年;对上门拜访的亲朋好友,充分解释目前疫情情况,不便接待,取得对方谅解。另外,可以录制一些创意性的小视频为家人或朋友送去祝福,大家一起行动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正确看待躯体的不适
本来冬季就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即便出现发热的症状,也不代表一定是肺炎,某些生理性的原因以及咽喉炎、扁桃体发炎等都可以引起发热的症状;即便是肺炎也不一定是病毒性肺炎,细菌性感染以及支原体感染(尤其儿童)引起的肺炎其实很常见;即便是病毒性肺炎,也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甲流乙流及普通的流感都属于病毒感染。
所以,即便出现发热等躯体不适,先不要恐慌,仔细回顾自己是否有疫区接触史,去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更多的时候,可能是自己在吓自己。
正确对待心理的不适
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当的焦虑能够提高个体的重视度和行动力,有助于个体渡过危机。所以当我们出现某些失眠、早醒、对疫情的担心、食欲差、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学会接受,明白这是大多数个体面对危机时非常正常的反应,而不是自己太脆弱或自己生病了,这些情绪通过适当放松、倾诉和随着疫情逐渐控制后会自行减轻或缓解。
如果这些情绪负荷超出了自我的应对能力,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甚至出现了急性焦虑发作(医学上又叫惊恐障碍)的症状,则需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及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帮助。
科普小贴士:急性焦虑发作主要症状
惊恐发作:突然感受到一种突如其来的紧张、害怕、恐惧感,此时患者伴有濒死感、失控感、大难临头感,患者肌肉紧张、坐立不安、全身发抖或全身无力;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出汗、胸闷、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头痛头昏、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部分可有人格解体感;
起病急、终止迅速:通常持续20-3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但可反复发作;
预期焦虑:在发作后仍心有余悸,担心再发和担心发作的后果;
回避行为:60%的人会对再次发作、有持续性的焦虑和关注,出现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如回避能诱发发作的场所和情景。
如果出现以上相关的症状,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刘丹 徐珊
编辑:易锐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1/28/665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