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2月4日讯(通讯员 王洁 记者 刘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他们同样是父亲母亲,是丈夫妻子,也是儿子女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春节团圆的时候坚守在一线,用自己的辛劳,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团圆。
傅蕾:医生的安慰是患者最好的心理疏导

傅蕾主任医师与院内专家开展会诊
“之前真的真的太着急了,真的很抱歉。你们在前线,其实更难,你们一定一定要小心。”收到这条短信时,已在一线奋斗一周多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傅蕾不免有些欣慰。原来,这是一名留观患者家属发过来的,患者排查后为阴性,目前已出院。初入院时,因为过于担心隔离患者的情况,家属甚至差点与医护人员起了冲突。
为了避免感染扩散,留观患者需要在单人病房进行隔离,心理上的焦虑甚至恐惧是肯定有的。家属只能用手机与患者沟通而无法见面,难免担心和不理解。“我们会第一时间把患者的排查结果告诉他们,反复跟他们解释隔离的必要性。这个时候,除了科学准确的专业解释,医务人员安慰和对他们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心理疏导作用,非常有助于我们共同抗击疫情。”傅蕾主任医师说。
在她看来,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因此,在常规的留观患者排查、院内会诊、重症待排查患者抢救等工作之外,她也非常注重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为了尽量节省防护服以及减少人传人的概率,她只能一个个打电话去安慰患者和家属,手机经常被“打爆了”。但令她欣慰的是,经过反复沟通之后,患者和家属都很理解。
汪玲副:大年三十父亲在急诊治疗,她在发热门诊坚守一线

今年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汪玲错过与家人团聚的第二个春节。去年她作为中国(湖南)第20批援塞医疗队队员,远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大年三十只能远在他乡,孤独地思念。而今年,本想陪父母家人好好过个年,至少一起吃个团圆饭。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她又奋战到了疫情防控战的一线,担负起了发热门诊排查患者的“第一道关口”。大年三十下午4点正好轮到她的接班时间,一套班下来又一次错过了与家人除夕团圆吃年夜饭了。
本已经对家人心怀愧疚,然而,下午3点她正准备前往医院接班时,接到了老母亲打来的电话,她80多岁的父亲突然发烧38度多,腹泻、浑身乏力,连床都起不来了。老人3年前患列腺癌,放疗后并发放疗性肠炎,不幸去年又出现了肺转移,身体本就虚弱。从昨天夜里开始,老人就开始拉肚子。但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工作,老人家一直瞒着没有告诉她,实在扛不住了才打的电话。
接到电话,汪玲副主任医师心里一紧,急忙和家人一起带着父亲来到了医院。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避免交叉感染,医院设立了“发热预检分诊帐篷”,他们经过一系列流程才进入了急诊科。这时眼看着交班时间马上就到了,汪玲副主任医师顾不上急诊室的父亲,只得忍痛与他告别,急匆匆赶往发热门诊接班。
防护服一穿就是4个小时,她全身心投入到发热患者的排查工作中,连打个电话问一句情况的时间都没有。“我们是第一道关口,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可能的患者,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汪玲副主任医师说。
晚上下班后,她急忙打电话给家人才知道,父亲差点休克。听到这个消息,她潸然泪下。“最放心不下的确实是父母,两位老人一位是肿瘤患者,另外一位行动不便,他们太需要我的照顾了。但是职责所在,疫情就是命令。更多的人需要我。从我选择做一名感染科医生起,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我带着行李来上班,如果疫情需要,我可能就不能回家了,随时准备在疫情一线战斗,直至疫情结束。”经历过SARS、甲流、禽流感、援非等的汪玲,已经习惯了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奋战。
欧阳奕:临时取消休假,儿子悄悄地给她求了个平安符

欧阳奕副主任医师及同事换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欧阳奕和丈夫儿子在国外度假的第一天,就在科室群看到了疫情消息,以及随之而来的防控和救治工作的部署命令。“从看到消息的那一刻,就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了,丈夫和儿子在前面走,我在后面一边走路一边刷手机了解进展,恨不得立刻飞回去,常常走着走着就跟丢了。”欧阳奕副主任医师说。
她立刻让先生帮忙收拾行李,自己则联系改签回程机票。与丈夫和16岁的儿子匆匆告别后,她在大年三十的深夜赶回了长沙。刚下飞机她就收到了儿子发来的微信,上面写着“妈妈,我和爸爸给你求了一个平安符,放在你的包里了,你一定要天天带在身上,家里不能没有你,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原来,在参观寺庙的时候,她因为一直关注着疫情和同事,竟没有发现丈夫和儿子给自己求了平安符。
大年初一一大早她就进入到留观隔离病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因为留观病房是紧急开设的,具体的诊疗措施和流程专家仍在密集讨论和不断更新中,加上人员极度缺乏,不少人员身兼数职,各岗位人员显得疲惫而杂乱。欧阳奕副主任医师协助医疗副主任傅蕾主任医师制订出规范的病房工作流程,确定了各岗位职责,并根据隔离病房特点,设计出简洁明了的表格日志,方便各班医生查房记录病情和交接班,病房工作开始紧张但有条不紊的进行。
欧阳奕主要负责留观隔离病房的值班和查房班,每天都会接触病人。查房时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一轮查下来至少2个小时。最初很多事情都未知,病人都很焦虑和恐慌,常常不断问问题。“特别是初一那天,我一个人问诊、答疑,经常病人还好,我自己已经气喘吁吁了。为了安抚病人,查房时,我会跟每一个病人说专程来给他们拜年,并祝愿他们早日康复、新年快乐!病人的情绪慢慢都平复下来。那一刻,觉得很有成就感。”欧阳奕副主任医师说。脱下防护服进入清洁区时,欧阳奕副主任医师全身上下衣裤均已湿透。但她想到患者都等着用药,披上一件棉外套就开始指导住院医开医嘱,往往医嘱开完,身上的衣服也干了。
儿子送的平安符,因为考虑到污染的问题,欧阳奕一直放在包里。她说:“一想到这个平安符,就知道亲人们一直担心和牵挂着我,为了他们,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让我看到,我们科全体医务人员都很团结,就像一个大家庭,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快赢得这场战役!”
李亮:送走刚满周岁的女儿和妻子,全心投入抗疫战斗

如果没有疫情,今年春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医生李亮本该与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女儿在长沙的新房过年。然而,随着疫情形势严峻,他不得不在大年二十六女儿周岁那天,托人把妻女送回老家,自己留在医院全身心投入战斗,因工作繁忙,只能偶尔抽空跟她们简短视频,以解思念之苦。
疫战刚打响时,科室人手极其紧缺。作为年轻医生,对于上级委派的任务无条件执行,冲在最前线。前脚刚在病房值完一个通宵夜班,后脚立刻去支援发热门诊,而且还不定期兼任总住院工作,身兼数职。
他说:“我既是党员又是年轻人,哪里需要我就应该去哪里。”抱着这个想法,李亮曾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从第一天下午5点半工作到第二天早上8点,护目镜上结满的水滴,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雾水,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只能凑到电脑屏幕前才能勉强看清上面的字,有时甚至需要患者帮忙指出屏幕上鼠标的位置。等到脱掉防护服时,面部已被勒出红红的印子,耳朵也被勒得生疼。
“其实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恐慌前来就医,会问很多问题,我们非常理解,尽可能地去解释和安慰他们,帮其解除忧虑。一个班上下来,常常会说到口干舌燥,但因为穿着防护服,怕要上厕所又不敢喝水,自己也憋到胸闷气促,大汗淋漓。”李亮说。
刚开始,由于病毒和疫情存在很多未知,李亮内心也是担心的,看到医院发布招募支援志愿者的通知后,很多其他科室的同事踊跃报名,让他非常感动。“大家明知疫情严峻还积极要求奔赴前线,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孤单。随着人员和防护物资的到位以及流程逐步规范,我们士气大涨,信心与日俱增。”李亮说,“现在,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领导下,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相信不久就能打赢这场疫战!”
刘菲:不可能没有紧张害怕,但湘雅人责无旁贷

刘菲医生(右)查看患者的影像资料
“要说心里没有一点紧张、一点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湘雅人责无旁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医生刘菲说。
她曾连续近10个小时穿着防护服接诊发热门诊患者,下班时一身湿透、嗓子嘶哑;也曾为深夜就诊患者的一句“谢谢,辛苦了”而感动不已;教研室周涛老师、护理部和实验室的老师们,以及负责留观的医护人员也都夜以继日地奋战;更让她触动的是,当他们奋战在疫情一线时,科里的老教授们主动请缨,负责30多位未出院肝病患者的病房,为科里守好后方。
“看到平时只负责疑难病人诊查的李聪智教授和刘国珍教授,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键盘上敲下医嘱,书写病例,做最基础的住院医生的工作,心里确实很不是滋味。”刘菲说,还有很多别的科室的支援老师们,都是无怨无悔地完成医院安排的任务,很多年资高的老师都顶上了一线基础岗位。
至于家人,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15岁的女儿和患有慢病的老人。但为了工作,她全天都坚守在医院,只能好几天才抽空回去吃一顿饭。“小姑娘还是很担心我的,有一次送我出来抱着我哭了很久。”刘菲说,“我告诉她,妈妈会保护好自己,还有很多叔叔阿姨都和妈妈一起,我们会做好防护、科学应对,一起努力打败病毒。”
来源:红网
作者:王洁 刘丹
编辑:陈亚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2/04/66825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