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6月24日讯(记者 刘丹 通讯员 曾磊 严晓博)股骨头在身体承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股骨头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年近五旬的刘先生(化名)六年前患上了银屑病,一直依靠激素类用药治疗,却不想导致股骨头坏死。6月2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唐举玉教授团队创新性采用“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技术为其实施保髋手术,成功保留髋关节功能。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康复锻炼后,刘先生就可以正常工作和劳动。这是自2016年5月以来,唐举玉教授团队成功实施的第100例保髋手术。
湘雅医院召开第100例保髋手术发布会。
股骨头坏死(简称ONFH)是股骨头静脉淤滞、动脉血供受损或中断引起骨组织坏死,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股骨头坏死的结果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功能丧失,最终导致行走功能丧失。
“目前,股骨头坏死发病呈缓慢增长的趋势。我国2015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股骨头坏死患者约有800万左右,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唐举玉教授介绍,在其团队实施的100例保髋手术患者中,年龄均在50岁以下,年龄最小的患者仅有6岁。创伤、服用激素、长期饮酒是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股骨头坏死如不进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为致残性疾病。
现场,部分来院复诊的保髋患者现场表演了健康操,展示了他们髋关节恢复的良好效果。
对待股骨头坏死晚期或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的常用术式,疗效肯定。但髋关节假体置换费用高昂,每10-15年左右就需进行一次关节翻修手术,且其手术难度和感染风险随着关节翻修的次数增多而增大,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随着患病人群的年轻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也越来越丧失其首选价值。唐举玉教授介绍,对待非晚期或年轻患者,临床上通常有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和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两种术示。与传统的吻合血管的腓骨瓣移植相比,“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新术式减少了股骨头颈及转子部正常骨质的破坏,成骨能力强,骨愈合快;与髂骨瓣移位比较,该术式操作更加自由方便,骨瓣可以精准植入,克服了传统髂骨瓣带蒂移位存在的问题,成功率更高。
唐举玉(左二)率领团队实施手术现场。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术通过为坏死的股骨头建立血供,让股骨头焕发生机,重新愈合。保守估计,90%以上的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实现保髋,不用再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唐举玉教授表示,经临床随访发现,多数患者经治疗后,术后恢复效果远远优于其他传统保髋手术方法。尤其对于年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其髋关节功能得到保存,无假体感染风险。术后经过半年到1年的康复锻炼后,患者就可以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曾磊 严晓博
编辑:陈亚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6/24/752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