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术科护士安抚患儿。
红网时刻7月24日讯(通讯员 喻盛香 鲍玉洁 李爱媛)2020年7月16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成功实施了一例4岁小儿宫腔镜下异物取出术。
几个月前,小含(化名)的妈妈无意间发现孩子内裤出现少许咖啡色分泌物,并伴有异味,询问下得知孩子往自己下体塞入了东西,这可吓坏了父母。一家人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未果,最终来到省妇幼就医。
当天上午9:00,小含进入手术室后,由于爸妈没在身边,手术室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手术让孩子感到有些害怕。通过不断地安慰和鼓励,小含很快就跟手术室的阿姨们熟悉。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孩子的痛苦,保证麻醉和手术能够顺利实施,喻盛香仔细评估着小含右手的血管条件,选定血管后,扎上压脉带、消毒、穿刺。与此同时,麻醉医生张洁认真查看小含的生命体征情况,备齐小儿专用的药物及设备,并根据小含的身高、体重,配好麻醉药物,制定合理的麻醉实施方案,麻醉诱导后,迅速建立呼吸通路。麻醉实施后,手术医生卢艳立即行阴道内镜检查,见阴道下段有少许棉絮状组织,与阴道壁粘连紧密,予以微型钳完整取出,术毕检查患儿阴道及处女膜均无损伤,患儿全程情绪稳定,无任何不适,在复苏室观察至9:50,才返回病房。有了多学科的紧密协作,从患儿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安全返回病房整个过程不到一小时,解决了困扰这个家庭几个月的阴影。
近几年像小含这样的阴道异物取出手术在医院已屡见不鲜,通过宫腔镜取出异物有笔帽、小珠子、衣服线头等。这类患儿在发生当初短时间内无任何痛苦,或只是感觉阴道不适、瘙痒等,未能引起重视,然而一旦病程延长,极易发生感染,造成阴道粘连、异物包裹、移位等,甚至造成穿孔的严重后果。
专家提醒,家长要和孩子培养双向沟通的习惯,给予孩子准确及时的性教育,一旦发现小朋友内裤上有异常,比如分泌物增多、颜色发生变化等,都应立即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避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另外,全社会都要重视儿童、尤其是女童的生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给予正确适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喻盛香 鲍玉洁 李爱媛
编辑:刘丹 实习生 张唯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7/24/778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