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上门、远程医疗服务基层、线上看医生买药品快递、医防融合、“一卡就医”……长沙医改中涌现的众多创新举措,让人感到接地气、很管用、好温馨。这些举措,有的独具特色,探索性很强;有的彼此相似,只是侧重点不同;有的是在过去基础上做些改进、 完善。无论哪一种,其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解决看病就医中的民生痛点。
为何会存在民生痛点?就是因为,某些环节不通畅,某些做法不科学,某些规定不合理。正如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 ”就是“不通”的外在表现。长沙近年医改之所以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就是因为以民生痛点为导向,敢于刀刃向内,乐于不断摸索, 善于创新方法。这样的医改,有目标,不致放空枪;见真功,不致走过场;有温度,暖到百姓心坎上。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医改成效的唯一标准。经过近年持续深化医改,长沙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痛感”程度已明显减轻,但并不 意味着这两个痛点已消失。相反,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过去未曾注意的问题愈发暴露出来,比如“重医疗、轻预防”的观念严重; 比如基层医疗资源匮乏,而大医院住院一床难求、停车也困难;比如“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等。要啃下 这些“硬骨头”,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思维,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打通医改的“任督二脉”,让市民享受更大的改革红利,不断提升获得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袁云才
编辑:周曼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11/23/862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