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左)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戸家询问慢病签约服务情况。
红网时刻2月24日讯(通讯员 谭小林)在张家界市,有这么一个80后,日夜兼程奔赴在脱贫攻坚一线,她的足迹踏遍了全市64个乡镇,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去往的每一寸土地,错过了跟家人团聚的时间。她心系贫困群众幸福安康、甘于奉献人生时间,大家亲切地称她为“我的娘家人”,她就是张家界市卫生健康委健康扶贫专干刘芸。
自2017年负责健康扶贫工作以来,不管是在武陵源区卫生健康局还是在市卫生健康委工作期间,刘芸始终牢记行业扶贫赋予自己的职责,努力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和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精神,身先士卒、统筹协调,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学习不松劲 练就真本领。刘芸认真学习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健康扶贫业务培训,强化健康扶贫政策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指导能力。
深入大走访 宣传入人心。深入走访各个乡镇村居,做好调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与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沟通交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健康扶贫工作的要求和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户一册”,同时积极做好政策上的宣传和解读,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疾病上的指导,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就医过程中详细了解需要享受的政策。近几年来,深入走访贫困人口千余户。
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新配备的急救设备使用情况。
苦干为民生 立足谋福祉。刘芸勇挑健康扶贫工作重担,先后主持建立起因病致贫户个人档案5000余份,规范落实贫困户 “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规范实施“三提高、两补贴、两减免、一兜底”综合保障措施,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做到“应保尽保”,相关医疗保障特惠政策得到落实。全面实行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报销、民政医疗救助、财政医疗补助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大力推进“先诊疗后付费”工作,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均已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诊“先诊疗后付费”。力促破难夯实基础,全行业组建医疗团队319个,组织1123名医务人员与贫困慢病患者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大病集中救治29315人,救治率达99.2%;慢病签约服务率达100%;重病兜底保障覆盖人数1764人,救治率达98.87%。彻底解决了制约贫困群众发展的病患难题。
同时,刘芸在全面推进医改,全面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基层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言献策主动作为,各医疗集团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了远程超声、远程影像等,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医院诊断”的医疗卫生城(县)乡一体化,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服务。纵深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全市于2019年11月全面消除了311个行政村卫生室“空白村”。2020年,各乡镇卫生院均配齐了2名及以上全科医生,814个村卫生室也都配备了合格的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派驻的巡诊医生。健康脱贫网底进一步“织密”。
成绩的背后,总有一些故事让你泪流满面。那是2018年8月,刘芸不顾已怀有1个多月身孕,背着包提着一袋资料和往常一样下村督查健康扶贫工作,山区公路坡长而陡路窄弯急,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当天的目的地。走在山间小路挨家挨户问询核查健康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时,一阵眩晕袭击而来,她继续坚持把工作做完,直到深夜才回到家。当医生诊断她为先兆流产时,丈夫第一次对她大声地吼叫着,“叫你不要再下乡了,你偏不听,现在你满意了?”她心里无比的愧疚。接下来的时日,她每天在病床前电话电脑开展网上办公。看到她日渐憔悴,丈夫安慰她说:“孩子没了可以再生,不要有心理负担”。略作调整以后,她转身又投入到火热的健康扶贫工作中。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芸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全市无固定村医卫生室的医生派驻工作得到省卫健委的高度肯定。2020年,她被该市人社局、市扶贫办给予记功奖励。
来源:红网
作者:谭小林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2/24/904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