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做精神障碍患者的“隐形守护者”——三真金盆岭中心胡静芳
2021-04-13 17:23:48 字号:

做精神障碍患者的“隐形守护者”——三真金盆岭中心胡静芳

1618303117(1)_看图王.wm.jpg

胡静芳为患者解读体检结果。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卓晶锦 整理报道

胡静芳是长沙市金盆岭三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精防”协管员,已在岗位上工作4个年头,辖区内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98人,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她都了如指掌,私人电话更是24小时向患者及家属开放,正因为胡静芳的默默奉献和无怨无悔地坚守,她已成为金盆岭辖区里精神障碍患者的“隐形守护者”。

危险常伴,彷徨之后坚定信念

2018年起,胡静芳开始从事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协助管理工作,主要协助“精防”专干为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开展信息管理、危险性评估、用药指导、分类干预及健康体检等服务。

精神病患者病情反复不定,刚接手新工作的时候,中心领导便再三叮嘱她,和患者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要长时间和他们对视,不要背对他们……他们中有些人具有攻击性,一定要小心。2019年3月3日,胡静芳真正感受到了这点,当天她收到了一张医院出院病人发病报卡,在得知其具体家庭地址后,胡静芳主动上门为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希望把他纳入社区管理。在与患者父亲交谈其病情、用药等基础信息过程中,患者突然夺门而出,挥舞着拳头冲向胡静芳,并大骂,幸亏患者父亲及时阻止,她才得以脱身。事后,胡静芳感到有一些后怕,在与病人的接触中总感觉到莫名的恐惧,甚至产生了换工作岗位的想法。

一周后,一件事彻底打消了她的这个念头。那是一个午后,家住金盆岭街道的一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拨打了她的手机号码:“胡姐啊,你忙不忙啊,我吃的药快没了,可是我这两天发烧了,躺在床上起不来,能不能给我送点药啊?”接到这个电话,胡静芳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把药送到了患者手中,通过这件事,胡静芳真正感受到精神病患者的无助。从那之后,胡静芳再也没有考虑过离开她的岗位,离开这些真正需要她的患者朋友。

锲而不舍,赢得患者信任

在协助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中,胡静芳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家属的不配合,但每次,胡静芳总会锲而不舍的上门拜访。有时候说服一个患者家属需要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但胡静芳并没有放弃,她会一遍一遍直到患者家属理解为止。

患者小李的家属就是这样的!刚开始,连续几个月,胡静芳每次去小李家都被拒之门外,终于在第27次上门拜访时,敲开了他的家门。从对自己工作的不理解,断然拒绝到促进就医,到用药后指导,小李家属的烦躁情绪慢慢的化解了。

患者小李也在一次次面访交流中,情绪变得更加稳定,甚至在一次关怀活动中,小李竟然会主动给爸爸奉茶并拥抱说:“爸爸,我爱你。”事后,小李爸爸来到中心,握着胡静芳的手说:“小胡,如果不是你,我们家估计还是像以前那样死气沉沉的,真的太感谢你了。”

心系患者,大事小情了然于心

自从入了这一行,胡静芳就爱上了写日记,凡是遇到关于患者重要的事,她就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这其实也是她的患者信息备忘录。“4月10日,周六,记得给柳姐送衣服”“洋洋喜欢写字,下次见面要检查给他布置的‘作业’”胡静芳在随身小本上认真记下关于患者的那些事。

对于双目失明的柳姐而言,胡静芳是一个“管家婆”,柳姐的脾气很古怪,谁送东西都会丢掉,但唯独不会丢掉胡静芳送的。胡静芳第一次登门拜访时,柳姐把亲戚送的东西丢了一地,嘴中还在碎碎念,胡静芳见状,也没有阻止柳姐,等她发泄完后,只是默默的清理了垃圾。从那以后,胡静芳经常会去陪柳姐聊聊天,跟她说说最近的发生的一些趣事或者听柳姐聊她的过往……很快,俩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而在患者洋洋心中,胡静芳则是一位“好老师”。以前的洋洋在家无聊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砸东西,胡静芳从他妈妈口中得知,洋洋在患病前喜欢写字,于是胡静芳每次面访时,就会给洋洋布置写字的作业。为了鼓励洋洋每天多写字,胡静芳还跟洋洋约定,只要完成了写字作业,自己就给他一个礼物当做奖励,经过大半年时间,洋洋现在的情绪比较稳定,已经很少砸东西了,写的字也越来越好看了。

胡静芳始终认为,精神障碍患者,大多有着不幸的经历,他们比一般患者更需要得到同情、理解和照顾,只有用心去体验病人的心理活动,才能打开病人的心扉,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金盆岭辖区内198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住址、病情稳定情况、服药情况甚至每位病人背后的故事,她都了然于心,这是她定时定点、至少每月去病人家中一次得到的成果。

温情延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作为一名基层“精防”协管,胡静芳时常想的就是如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她深知,严重精神障碍患属于弱势群体,是一个更需要关爱和关注的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人们的了解和接纳。

当她知道患者经常和家人发生冲突时,她会试着引导患者多回忆以前和家人的快乐时光,重温家的温暖;当她了解到患者因自卑不敢找工作时,她会鼓励患者尝试在家兼职,重获家人的尊重;当她遇到前来中心找她述说苦恼的患者时,无论多忙,她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倾听,温柔的开解他们。

在无数的对话、无数次的面访、无数次的互动中,胡静芳逐步取得了患者和家属信任,因为她竭尽所能的替患者着想、替患者家属着想,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任,去年7月15日,家住涂新小区,88岁的杨爷爷突然感到喘不过气来、浑身没力气……独自一人在家的他,第一个求救电话就是打给了胡静芳,接到电话的胡静芳,一边通知其家人,一边和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前往杨爷爷家中。由此可见,胡静芳在患者心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拯救一个精神障碍患者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希望这类患者不要受到歧视,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爱,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参与到精神患者的救助中,帮助他们回归社会。”胡静芳时常做自我心理疏导,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她觉得一个人费心能换一个家庭的安心,非常值得。“精防”工作繁琐而又责任重大,她还在努力前行,为更多患者家庭提供帮助,争取成为更多患者家庭的“定心丸”。

来源:红网

作者:卓晶锦

编辑:易锐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