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有多可怕?
擅长埋伏、极具忍耐力;
乘虚而入、早期毫无迹象;
全球范围内约每1分钟就有1名女性确诊宫颈癌;
约每2分钟就有1名女性因此殒命。
63岁阿姨外阴瘙痒竟是癌!
已经退休的胡阿姨,今年63岁,而她每天不烦心的原因却让她难以启齿,原来几个月以来胡阿姨一直感觉阴道流液,她不得不将难言之隐告诉了家里人。胡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到本地医院就诊,宫颈活检结果提示:子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术后病理检测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IA2期),建议手术。
在了解到宫颈癌手术容易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而70%以上的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胡阿姨的内心不由得感到抗拒:“一想到有可能一辈子要带着尿袋,心还是挺难接受的。”
拒绝尿袋,这才是欧阳主任的魅力
经过多番打听,找到了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欧阳卓妇科团队!欧阳卓主任在为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后,说了一句让胡阿姨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放心,那是以前!”
原来,经过认真研究和一系列严谨细致的检查,欧阳卓主任断定胡阿姨适用于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Nerve-sparing radicalhysterectomy,NSRH)。
告别术后尿潴留
欧阳卓主任介绍,宫颈癌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尿潴留。目前,专家认为造成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支配膀胱的神经损伤,由于盆腔自主神经平面和走形紧挨着子宫,且涉及的神经多,损伤任意的神经,都会前功尽弃,因此,此种术式是目前国际上难度最大、最精细的宫颈癌手术。
此种手术对术者要求高,需要手术者有高超的手术技巧、精准的掌握盆腔的解剖结构、术中将血管逐根裸化,将神经与在周围组织精细分离,尽量减少出血以避免损伤神经组织;在神经组织附近使用低能量器械等。
师从日本国首席妇产科专家武谷熊二教授的欧阳卓主任,不仅形成了缜密的临床思维,像侦探一样,在病人的讲述和过往病例中找到“蛛丝马迹”,做出正确的判断;还不断汲取新技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子宫颈癌根治术,让患者告别了传统手术一个月需要留置导尿一个月,严重者需要终生带尿袋的情况,术后7-14天可以拔掉导尿管,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那句“放心,那是以前!”,既来自欧阳卓主任“火眼金睛”的判断力,更反映她开朗乐观的心态。
“欧阳主任每天都来探视,面对微笑,说话幽默自如。后来才明白她的苦心,她是为了给病人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胡阿姨的家人说。
免除恐惧,更得兼顾生活质量
很多人一旦患上妇科肿瘤,内心是极度恐慌的,不但免除病友的恐惧,欧阳卓主任还想方设法帮助大家不断提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结合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做了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考虑到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强烈需求,欧阳卓主任团队决定在免举宫腹腔镜下为胡阿姨开展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宫颈癌根治术,既可以最大化切除宫颈病灶,又可以保留盆腔神经功能,手术方案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同。
免举宫,不压迫免举宫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癌,国际国内专家普遍认可的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免举宫未将子宫托起,因此在进行分离输尿管,下推膀胱时手术难度明显增加。
针对以上难点,欧阳卓主任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即采用多部位悬吊法将子宫吊起来,可以达到和举宫同等的效果。同时在切除阴道断端的时候采用结扎带来避免肿瘤 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什么是举宫器?
“举宫器”是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用于固定子宫的一个特殊器械,在手术前通过子宫颈管插入子宫,手术时一直压迫在宫颈上。由于它对癌灶的挤压、揉搓作用,有可能刺激癌细胞进入微血管、淋巴管,造成癌细胞扩散或转移。
手术如期进行,欧阳卓主任团队成功为胡阿姨开展了腹腔镜下免举宫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0天拔出尿管,自解小便通畅,已顺利出院。
腹腔镜下免举宫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在不改变患者生存期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宫颈癌手术方式,也是目前的主流手术,将造福更多患者。
“无痕“医生来到了长沙
2020年,欧阳卓主任从北京南下,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迎来新的身份,同时还带来了单孔腹腔镜治疗各种妇科良性疾病的技术。
在一般妇科肿瘤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在病人肚皮上开个大刀口,即使是微创手术,也需要开4、5个孔进行操作。
做完手术后,病好了,肚皮上却留下了好多个疤痕。单孔手术妙就妙在利用肚脐眼的天然皮肤皱褶,隐藏了手术切口,也能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康复。
只要满足手术指征,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所有妇科良性疾病均可采用单孔腹腔镜进行治疗。
“几个孔和一个孔有什么区别?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的美观效果就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无痕化效果对病人社会回归时自尊和自信的重建也有莫大意义。单孔腹腔镜是当今最先进的外科技术”欧阳卓主任说。
▲本文专业内容由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主任欧阳卓专业审核
来源:红网
作者:杨根
编辑:张紫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5/21/938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