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玲,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任医师,现任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妇一科学术主任,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第一、二届长沙市妇科腔镜质控中心主任,省市级20多个学术专业委员副主委及委员,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2年,先后荣获第一、二届长沙市医师节“优秀医师”“德艺双馨医师”,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好医生”、多次被评为长沙市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一、立足平凡岗位,匠心钻技艺
晚上八点多的妇一科,病房依旧热闹,医师们还在加班写病历、开展术前谈话……这是医生办公室的一个缩影,龙玲也不例外。面对络绎不绝的病人,她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妇科医生必须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她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发展微创技术。曾有两个年轻患者,一个是巨大宫颈肌瘤、一个是巨大卵巢囊肿,经过周密分析精准施治,成功经阴道剔除直径达14cm的巨大宫颈肌瘤,经腹腔镜完成25cm大卵巢囊肿剥除术,得到了病友和家属的高度赞誉。
作为一名妇科肿瘤医生,她深知恶性肿瘤传统手术后留下长伤疤的烦恼,患者的忧伤牵动着龙玲的心。2009年,她外出进修学习腹腔镜手术,还买了大量手术视频自学,夜以继日终于攻克难关,2012年完成了首例腹腔镜下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在湖南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同时,她坚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刻苦钻研宫、腹腔镜及阴式手术、盆底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缺陷性疾病的诊治以及妇科肿瘤的诊治,为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在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反复论证中,龙玲在中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牵头举办肿瘤微创技术省级继教班数十期;近年来完成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和项目5个,完成高难度三四级手术万余台,无差错事故发生,病人满意度99%以上。
二、感悟平凡人生,仁心祛疾苦
龙玲常说:“一个温暖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博爱的胸怀。”每天早上7:30开始的一小时查房问诊,是龙玲每天的“热身运动”。她不休公休假,并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署,只要工作需要,随叫随到。每年除夕,她都在科室度过。即使参加无偿献血,她也会第一个坐上献血车,为的是不影响当天的手术计划。
无论患者职务高低、富有或贫穷,她都一视同仁。她给予农村病人特殊关爱,患者第一次来长沙,人生地不熟,她中午就带她们到食堂就餐;患者从老家带土特产给她,她都折算成人民币给病患家属;患者掉了钱包,没钱买车票回家,她就自掏腰包帮忙买票。她始终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看好病,尽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患者送来锦旗。
远离了车马慢走的时代,用信件表达情意已弥足珍贵,许多患者仍亲手写感谢信表达对龙玲的感激之情。她们说,“龙主任会为她们的生活质量着想,会用高超的医疗技术、从容镇定的态度和暖人贴心的话语让她们充满信心,想用红包表达谢意却总是被婉言谢绝。”而龙玲却说:“我有工资、有奖金,我是共产党员,如果你关心我、感谢我,请配合我不让我犯错误。”她从不收受病人红包和医药回扣,无数次拒绝医药代表的吃请、馈赠、旅游,拒绝各种红包、礼品数百次,金额达数十万元。
三、泽被千家万户,爱心惠妇儿
患者特殊千千万,仁心仁术一条道。2018年,妇一科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36岁成人的身体却只有2岁的智商,无法正常沟通,生活也不能自理。患者妇科彩超提示盆腔巨大肿块,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虽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但手术还是困难重重,术前麻醉不配合、术后护理嗷嗷叫、扯输液管……每一次,龙玲都用她的冷静、睿智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带领医护人员巧妙化解。照顾患者的护士说,“相对于来时的烦躁,患者现在看到我们,都会微笑了。”短短的几天,从漠视到微笑,疾病不放过痛苦的人,但也从不会战胜爱和希望。
龙玲利用休息时间,充当志愿者,为患者提供服务。
为了让更多的妇女关注健康、关爱自己,她下基层、进社区、进学校、到农村开展妇女病防治、更年期保健等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党小组成员去联点社区、农村开展义诊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专家诊疗。她带领成员授课、义诊3000余次、受众数万人次;她为适龄妇女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在院内、院外建立围绝经期/更年期双向转诊体系,给转诊患者提供绿色就诊通道;她任妇女保健部部长期间,还加强了心理、康复、中医各学科之间协作,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单独行心理疏导,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指导,与盆底康复、中医科合作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她创建“志愿服务岗”,利用休息时间,为患者提供咨询、就医引导、协助挂号等服务3万余人次。
四、坚持率先垂范,凝心聚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党支部书记,她坚持率身垂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危险来临时的应对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新冠疫情爆发时,她第一时间在妇科支部发起抗疫倡议,召集了40多名党员请战去一线。她在办公室准备了抗疫的行李箱,内有压缩饼工、尿不湿、简易换洗衣服等,随时准备出征。春节期间,她每天都去门诊做预检分诊,给进院人员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登记信息,其他同事劝她换班休息,她却笑着说:“我身体好,能扛。”有熟悉她的患者看到她做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给她发信息:“龙医生,您这样的主任都冲在第一线做志愿者,给患者测体温,给您点赞!”“一开始来医院还有点担心,今天看到您在,很安心。”她的行为感染着党小组成员,也感染着年轻的共青团员和身边的同事,每个工作日,志愿服务者忙碌的身影仍是现在妇科门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形成成熟的诊疗和管理模式,多年无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每月开展学习讲座、月评会,组织科室传帮带,分析手术病种、讨论疑难病例,她用“柳暗花明又一村”“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语句诠释手术要点,用“嘴里含了饭粒子”提醒清理电器械粘上的碳化组织,让大家用平稳的心态边学习边操作。科室年轻的同事都亲切的称她龙妈,说她甘为人梯,尽显胸怀。除了自己教,她还将科室成员送出省内外学习妇科肿瘤、腔镜技术、HIFU等,鼓励年青医师参加各种竞赛。
在她的带领下,妇科支部和科室多次被评为医院及市省卫计系统先进科室,优秀党支部,科室获“湖南省优质服务科室”“长沙市共产党员示范岗”“全国巾帼英雄示范岗”“长沙市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来源: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易锐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8/19/982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