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给罗大树送来锦旗。
红网时刻通讯员 王语嫣 整理报道
说到治疗肾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罗大树在当地一直享有盛名,这位将近八十岁的老医生,从事中医药事业50余年,一直专注于土家医药在肾病上的研究,治愈数千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罗大树在传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上有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在中医药治疗肾病方面。面对记者,这位为中医药事业奉献大半辈子的七旬老人,缓缓道出了他的医学研究之路。
萌芽:种下“中医救人”的种子
1961年,罗大树由于家庭贫困而失学,祸不单行,母亲同时患上眼疾,四处求医未果。后经人介绍认识一位中医,母亲吃完中医开的八剂中药后眼睛复明。从那时开始罗大树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学好中医就能救好像母亲这样被疾病困扰的病人,于是罗大树决心自学中医,买了许多中医书籍研究。由于文化基础差,书中的难题多,于是罗大树决定寻师求教。
“1963年,我偶然认识了名医刘伯承,刘老师对我追求中医的执著和决心很受感动,他不吝赐教,使我受益匪浅。”当回忆起他的启蒙老师时,罗大树难掩感激之情的说到,在名医的指导下,罗大树鼓足干劲,不分白昼的钻研医学知识,研读了多部医学著作,经过两年多的理论学习和跟师实践后,罗大树便开始独立看病了。
生根:三十年从医路研制中西医结合药治肾病
“1971年正是医学人才奇缺的时代,公社选拔我担任大队赤脚医生,我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落后的湘西人民看病。因为我开始主攻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后来我发现心脑血管病都发生于中老年人中,特别是老年人居多,随后发现心脑血管患者中有肾病的也特别多,而肾病目前的治疗方式都是西医用药,在那时我就开始倒过来,自学了西医。”罗大树回忆道。
他买了很多西医的书籍学习化验,看懂了化验单,遇到不懂的就请教西医,慢慢的全部熟悉了,搞懂了肾病的病源,又知道了治疗肾病的最有效方式是透析,但他发现透析的价格不仅十分昂贵,对人体的伤害也非常严重,为了帮助贫穷落后的湘西人民治病,于是他开始将西医疗法与自己的老本行——中医进行结合,潜心研究,最终研制出三种药物以及中草药灌肠法,代替透析,在提高了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对人体的损伤以及医疗费用的成本。
开花:数十年如一日 治愈数千名患者
在谈到经过罗大树精心照顾后治愈出院的数千名患者中,罗大树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来自湖北的杨顺。罗大树表示,杨顺当时在武汉的很多家医院治疗过,但并没有起色,辗转多地,甚至辞去了工作,最后在亲戚的介绍下,连夜驱车来到湘西罗大树肾康民族医医院找到罗大树,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他对杨顺进行了自创的土家族的中草药治疗,杨顺现在已经逐渐好转,顺利出院。
说起这些被他成功治愈的患者,罗大树倍感欣慰。“我看见他们痊愈后开心的跟我道谢的样子,就仿佛看到了若干年前我母亲眼睛治愈时激动的时刻,当时是老中医让我的母亲得以重见光明,如今,我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给这些肾病患者们带去一线光明”。
结果:不忘初心 传承中医学
在罗大树的众多病人中,有一位特殊的患者——田志远。他19岁时得了肾病综合征,在许多大医院求医未果后找到了罗大树。仅历时七个月的时间,田志远的病便痊愈了。而他现在成为了罗大树的第四代传承人,跟随罗大树学习中西医结合肾病治疗已有五年之久。
谈到自己的师傅,田志远满脸笑容的说:“罗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教会了我如何去帮助跟我一样被肾病缠身需要被治愈的病人,我也要跟罗医生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语嫣
编辑:易锐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9/24/1019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