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丹 通讯员 彭璐整理报道
记录人:湖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 林明樾
时间:4月12日
地点:吉林长春
3月11日晚上七点,我收到“我省将派出核酸检测力量支援吉林省”的消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且之前已支援过河南安阳的“老队员”,我二话不说立即报名。3月14日,带着医院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物资,便与另外7名队员坐上了前往吉林的飞机。
一下飞机,便看到有机场工作人员举着牌子:“吉林人民感谢您!”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从此刻开始,我们将和吉林人民携手一起,共战疫情。
3月15日一大早,我们便前往气模实验室,开始了我们的实验室布置工作。大到核酸提取仪、PCR扩增仪,小到生物安全柜里的加样枪、记号笔,我们就如同布置自己的新家一样,事无巨细地把实验室所需器材一一摆放好。然后对实验室进行整体消杀,一切准备就绪,当晚就有湖南核酸检测医疗队的队员进入气膜实验室开始进行标本的核酸检测。
根据工作安排,我主要负责一区的试剂配制和三区的标本流转工作。同事们都笑称我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个人。每次工作,我总是最先进入气膜实验室,先到一区根据当天的标本数量,估算好所需要的试剂总量,完成试剂的配制工作。有时候试剂来不及解冻,我都是把试剂握在手心、反复摩擦,利用自己手心的温度快速解冻试剂,而不耽误后续的核酸检测工作。然后再马不停蹄地前往三区,进行标本流转工作。
可不能小看了标本的流转工作,它可是关乎着标本检测结果最重要的一环。一个标本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加样、提取、扩增,它的每一步都由标本流转表记录着。等到所有步骤完成,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我需要把每个标本的检测结果都录入电脑。这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不容许有半点的马虎和错误。虽然此时的长春气温仍然零下几度,但是气膜实验室内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团队的战友们也越来越默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创造了单舱单班检测2万多管标本的记录。有的同事因为长时间拧瓶盖,手掌皮都被磨破了,有的同事因为不停地上下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我自己也因为长期身着防护服呆在闷热的核酸扩增区而中暑了。但是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喊累,都是简单处理后又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们时常会收到医院领导发来的慰问,询问我们有没有缺少物资,有没有遇到困难。听到领导的关心,我内心暖暖的。同时,我们也收到了长春市政府送来的慰问物品,有牛奶、水果、泡面、自热米饭等等,还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剁辣椒和身体乳,让我这个土生土长、无辣不欢、有点不适应北方干燥气候的“湘妹子”倍感亲切。
4月12日凌晨五点,我在电脑上输完最后一个复查标本的结果,完成这个班次的所有工作,脱下防护服走出实验室。今天是我来到长春的第30天,我看到新闻,长春市已有部分区域实现了社会面清零,顿时将连续奋战数日的疲惫一扫而空。看着窗外冉冉升起的太阳,我相信,长夜总会过去,黎明终将到来,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迎来春暖花开、万家祥和!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彭璐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4/18/1113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