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援塞拉利昂医疗队上演奇迹 他们从死神手中抢回男童生命
2022-08-10 16:58:35 字号:

援塞拉利昂医疗队上演奇迹 他们从死神手中抢回男童生命

image.png

中国医疗队儿科专家贺超夜晚在急诊室查房指导患儿治疗。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盟 通讯员 刘文洪 谢靖婧 长沙报道

塞拉利昂弗里敦当地时间8月5日上午,中国(湖南)第23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儿科专家贺超(Leo)医生像往常一样在中国塞拉利昂友好医院的儿科门诊处理门诊病人。儿科诊室门前,一群家长带着小孩排起了长队,突然一顿急切的敲门声在嘈杂的门诊儿科响起,儿科诊室隔壁间的急诊室传来了呼救声:“Doctor Leo,we have emergency,we need your help immediately(Leo医生,我们有急诊,我们需要你的紧急帮助)”。贺超立即停下手上的门诊工作,带着诊室护士紧急来到急救室。

进入急诊室,里面并没有当地医生,在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的指导下,第23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全体医疗队员坚守岗位,各司其职,承担起医院所有门急诊和住院的各项诊疗工作。急诊室内病人很多,内科、外科、儿科等各类急诊病人堆积在一起。中国医疗队的急诊专家刘猛医生正在处理各类病人。刘猛告诉贺超,这里有一个紧急送过来的11岁小孩,需要儿科进行专科诊治。

在病房的最里面,一个11岁的当地小男孩怏怏无神躺在病床上。刘猛介绍,患儿因突发意识丧失4小时入院,目前处于深昏迷状态,双下肢强直,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患儿病情危重,临床考虑急性颅高压并脑疝形成。贺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向医疗队进行汇报后当即成立了以贺超、谢靖婧医生(感染专家)和詹鑫杰医生(检验专家)周智医生(医疗组长)为主的中方紧急救治专家小组。中塞友好医院没有普通儿科病房,所有的救治只能在简陋拥堵的急诊室完成。由于患儿病情危重,救治小组积极分工,谢靖婧协助贺超医生负责全面诊疗,詹鑫杰负责各项检测化验。周智负责沟通协调。

贺超反复和当地护士、病人家属沟通,患儿目前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随时有死亡的危险,鉴于目前医院救治条件简陋,建议转诊专科儿童医院继续治疗。患儿来自一个贫困的单亲家庭,父亲带着小男孩艰苦度日,根本就没有经济条件转院住院治疗。患儿父亲用无助而又彷徨的眼神看着眼前的援外医疗专家们,真诚地请求中国医疗队进行救治。此情此景之下,救治小组当场决定:尽全力就地抢救小男孩;患儿家庭无法负担较高的医疗支出,中方紧急救治小组施行免费救治,免费提供中国药房所能提供的全部治疗药物;成立医疗轮值小组,实行24小时医疗值班。在专家组的精细化治疗下,患儿生命体征在当天上午似乎有所趋于平稳。可到了晚上,患儿出现了新状况,血压持续下降,状态变得更差了。救治小组全员会诊后考虑患儿并发了休克,需要考虑感染性休克合并低血容量性同时存在。在药房值班队员刘昌戎医生的全力配合下,抢救用药随着医嘱的制定就开始逐步发挥作用。这一夜,救治小组都在忙碌着,直至患儿生命体征稳定。

在中方紧急救治小组的精心治疗下,患儿于入院后的第二天意识状态由深昏迷转为嗜睡状态。第三天,患儿转为清醒状态,但遗留左侧的肢体活动障碍。第五天,全面恢复,有说有笑,有动有走,转门诊随访治疗。

8月9日是患儿康复出院的日子,考虑到患儿家庭经济困难,基本营养无法保障,中国医疗队周曦队长代表医疗队向患儿家庭捐赠了一部分现金和药品,同时捐赠大米等生活物资,用以保障患儿早期康复所必需的营养。患儿父亲看着眼前友好的中国医疗队专家们,满脸洋溢着感激之情。

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不论国籍,不论肤色,不论种族。看着从死神手上夺回来的小男孩,看着他恢复纯真无邪的笑容,所有的付出与执着都得到了回报。小男孩也成为了多一个的中塞友谊见证者。生命无国界,这也是医疗队跋山涉水,奔波数万里来到非洲西海岸的初衷。中国医疗队一直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援外医疗精神,一直践行着中国医疗和平使者的使命。相信在未来时间里,中国医疗队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还会在中非国际交流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用中国力量,创造更多的非洲奇迹。

来源:红网

作者:张盟 刘文洪 谢靖婧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