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7日讯(通讯员 谭盼盼 )8月以来,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急诊科已接诊多例急性心梗患者,所幸均已得到有效救治。为何夏季心梗发病如此频繁?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心梗?
什么是急性心梗?
所谓急性心肌梗死,指供血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因为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急性的、持续性的供血中断,发生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主要表现为持续而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一般巴掌大小,可以放射到左肩、左上肢,甚至左前臂,这种疼痛持续不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变。
夏季心梗易发原因
1、天气炎热
夏季气温上升,血管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体表血管迅速扩张,血流供给到了体表血管内,心脏的泵血负担不仅会增加,同时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血压也会随之升高,很容易造成心梗发作。
2、身体缺水
天气炎热时身体代谢会加快,大量出汗,身体水分流失严重,而在水分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血液变得浓稠,导致血液流通速度变慢,心脏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导致心梗。
3、情绪波动大
高温天气会使人比较烦躁,情绪波动较大易引起血压波动。
4、熬夜、睡眠不足
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燥热,容易失眠,或睡眠质量不高。严重睡眠不足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导致心梗发作。夏季夜生活丰富,熬夜娱乐或加班都是诱发心梗的危险因素。
5、冷热交替
进入空调房冷热交替,血管可能出现突然痉挛、收缩。
6、烟酒、宵夜
夏季宵夜,烧烤加冰冻啤酒必不可少,高胆固醇饮食、酒精加上香烟的作用,促进血管内不稳定斑块脱落诱发心梗。
三类人群警惕心梗的发生
第一类:合并多种疾病的老人,特别是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是夏季心梗的易发人群。
第二类:青年人在夏季出汗较多容易大量脱水,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喜食冷饮,贪凉。
第三类:既往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的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熬夜的年轻人,也容易发生心梗。
12个意想不到的心梗前兆
预兆一:双耳突聋
听力突然下降。
预兆二:脐周疼痛
脐周疼痛,对于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梗前兆。
预兆三:脚底疼痛
脚底针刺一样的疼痛。
预兆四:睁不开眼睛
虽然目前无法考证心脏缺血和眼睛之间的关系,但是大家要留意下,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睁不开了,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心脏。
预兆五:左腿酸麻胀疼
左腿的酸麻胀痛,对于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血管问题。
预兆六:胸口被胶带缠绕
胸口感觉被胶带缠绕,或有一种被束缚感。
预兆七:牙痛
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确实存在牙病,特别容易误诊漏诊。所以,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问题。
预兆八:头晕
高危人群经常头晕,或长期头晕。
预兆九:肩背部疼
高危人群伴有肩背部疼痛。
预兆十:左上肢无力
左上肢无力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患者表现就是左侧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难受,酸胀,有的使不上力气,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改善之后,症状很快消失。
预兆十一:头疼
高危人群伴有头疼。
预兆十二:突然变懒、乏力
这个症状在高龄老人当中比较常见。没有其它不适,唯一的感觉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动,犯懒,这时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出现,少数甚至可能提前数周,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死前1—2天,有的病人可以反复发作。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发作频率加快,而且疼痛加重;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伴有出冷汗、恶心、呕吐等;心绞痛诱因改变,更易发作,在休息时也会发作 原来可以缓解疼痛的方法失效;发作时伴心跳缓慢或心动过速、休克、晕厥等;
出现心梗怎么办?
急性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一旦超过120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心肌坏死。发生心梗时,患者通常会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般的疼痛且同时伴有心慌、胸闷、出汗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不适的状况每次持续时间在数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不等。
急救要点
1、怀疑是心梗后,最好原地坐下来或卧倒休息,同时尽快拨打120。
2、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如患者心搏骤停,应原地及时做心肺复苏、使用AED。
如何预防夏季心梗?
1调节情绪
炎热的天气,人容易情绪激动和烦躁,会让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变大,很多人会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甚至诱发急性心梗的发生。
2、有规律的运动
可以增加心脏功能,保持冠状动脉血流畅通。但是应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脏负担过重,造成原有心肌供血不足加重,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为了避开炎热时段,夏季人们常选择晨练,早晨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魔鬼时段”。
3、饮食宜清淡
切忌油腻或太咸的食品,戒烟限酒,平时应多摄入蔬菜、水果,注意补充水分。切忌摄入太冷的食品,以免造成呕吐、腹泻,加重胃肠负担,诱发心肌梗死。
4、禁擅自停药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冠心病的患者,一定不要擅自停药,有可能会造成血压波动较大,诱发心梗。夏天应当避免情绪激动,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一味贪凉。尽量少吃冷饮,远离烟酒及时适度补充水分。
来源:红网
作者:谭盼盼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邓冰媚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8/17/1173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