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8日讯(通讯员 曾庆江)“医生,我冠心病很多年了,一直时不时心梗,怎么办?”“我父母都没有高血压啊,我怎么会高血压呢?”“是不是要吃药?吃药是不是就一辈子停不掉了?”在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专家门诊,李鑫辉教授几乎每次都会遇到患者对心脑血管病的连环提问。
中医治冠心病:一“通”百通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在李鑫辉看来,冠心病之病机关键在于血脉不通。不通的主要原因,一是心脏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二是气郁、痰浊、瘀血阻滞经络,阻碍脉道通畅。所以关键在于“通”,而“通”的前提在于温,方法不外补虚、开郁、化痰、活血四法。
今年7月,患者李某(化名)来到李鑫辉门诊,自述心悸,心慌,胸痛,时有胸部疼痛3-5min,查心电图和心脏B超:动脉硬化,血压的调节能力减退,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下降,呈现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不足,瘀血阻滞)症状,李鑫辉根据李某情况开具中药处方7剂。一周后复诊,心前区疼痛近一周未发作,心悸气短大有改善。
王女士(化名)来李鑫辉门诊看诊时,已经出现了多日的胸痛,头晕症状,并且呼吸不畅,手脚无力,难以入睡失眠,脚步浮肿,检查结果提示颈动脉硬化、多发脑梗、高血压、房颤、心功能减低,出现了冠心病复合型症状,李鑫辉予清热补益肝肾、活血的中药内服,7剂后胸痛症状便明显改善。
李鑫辉认为,“温补阳气、疏肝解郁、温热化痰、活血化瘀”四法,常常能够打通全身血脉,改善冠心病诸多症状的同时,真正让心肌局部供血才得到较为根本的改善。因此,让患者血脉通畅,尤其是细小的血脉通畅,这是解决疼痛的关键,也是“治本之道”。
中医治高血压:心情舒畅最为关键
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并且血管壁长期承受着高于正常的压力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李鑫辉说,高血压的发生多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忧愁思虑、急躁多怒、起居失常、饮食不节等因素,这就好像用水管向高楼供水一样,如果水管畅通,那么,用正常的压力就可将水顺利压至楼顶。但是,如果水管内发生部分堵塞,造成管腔狭窄,水流不畅,这时再想将水压至楼顶,若不疏通水管,就必须加大供水的压力。
患者刘某(化名),男,40岁,有高血压病史,联合用了多种西药治疗,血压就是一直控制不好,一直头晕且胀,有沉重感,伴双上肢麻木,服药后血压仍高,降压效果不佳。初诊血压:170/110mmHg。李鑫辉予化痰祛湿中药7剂,一个星期后,患者面带愉悦之色走进诊室说道:“医生,吃了这几服药感觉很好,头不那么晕了,头也没那么‘重’了,现在停了西药,血压控制在130-140mmHg/80-90mmHg。”
患者陈某,男,84岁,一个月前因“头晕气促”入住长沙市某医院5天,这住院一查就诊断出了14种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肺结核、脑萎缩等。患者本人自述常年服用控血压药物,疗效不明显。出院后眩晕感仍旧显著,后经家人搀扶步入李鑫辉诊室。初诊血压165/98mmHg,李鑫辉予化痰祛瘀通络中药7剂;二诊血压:142/90mmHg,自觉头晕明显减轻,精神明显好转,心慌气短减轻;三诊血压:130/85mmHg。
患者于某,男,68岁,头晕1月余,精神差,嗜睡,2个月前曾住院治疗,被诊断为脑栓塞、高血压3级高危等病。初诊血压:180/100mmHg,经过李鑫辉调理后,血压降至130/90mmHg,患者头晕、头昏、易疲劳症状均显著减轻,患者自诉吃了七剂中药效果比住院治疗半个月还要好。
一般来说,中医治疗高血压副作用较小、疗效较稳定,因此对于轻中度的高血压,中药可作为首选。但对于重度的高血压,由于患者还有可能并发其他疾病,所以应与西药降压药联用,这样既能减少其西药的剂量,又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中药性质温和,降压的效果比较缓和,因此起效较慢、疗程较长,只有长期坚持服用才能看到效果。
心脑血管慢病需注重预防和调理
除了服用药物外,饮食疗法也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在平时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对心脑血管有好处的食物,多吃蔬菜、多吃高蛋白食物、少吃肉和高脂肪食物,以改善症状。
“从预防上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李鑫辉表示,预防心脑血管病首先应该控制饮食,少吃盐、少抽烟、少饮酒;第二是要控制体重,避免由于肥胖而导致慢病;第三是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因为紧张的情绪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此外,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地发现潜在的问题也尤为关键。
来源:红网
作者:曾庆江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10/08/1191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