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狂飙》中高启强患上的眼科“绝症”干眼症,青光眼更令人“闻风丧胆”。据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青光眼是全球仅次于白内障的导致视力丧失的病因。然而,相对于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实现视力逆转的白内障,青光眼则要难缠得多,视力损伤的不可逆性也是让患者为之恐惧的主要原因。
但是,不可逆不代表不可控、不可防。在对于青光眼的预防和控制中,患者的情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今天我们主要来谈一谈情绪与青光眼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青光眼发生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青光眼是一种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眼部疾病,这些因素通过威胁视神经及其视觉通路最终导致视觉功能损害。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的是,青光眼还是眼科很常见的一种身心疾病,也就是说,青光眼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身体因素相关,也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青光眼是一种身心交互影响的疾病。一方面,由于患者不同程度的视觉功能受损和反复疼痛等不适症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继而引发焦躁等情绪,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心理应激和情绪障碍也可能诱发青光眼的发作,并影响患者后续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一项针对中国青光眼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青光眼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22.92%和16.40%,其中,年轻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的症状,而抑郁与年龄呈现正相关。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偏执型人格和抑郁或焦虑的情绪更容易诱发青光眼的发作,这些情绪特征贯穿于青光眼发病的各个阶段。
情绪障碍是诱发青光眼、影响青光眼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中医理论中也有明确的依据。中医认为,青光眼与“肝”密切相关,“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并矣”,可知肝郁是情志病的主要诱因。而“肝主疏泄”,所谓“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所以,人的情绪障碍可以通过疏肝结语来进行缓解,进而通过情绪的管理与调节预防或控制青光眼的发生与发展。
对于“青光眼体质”的人来讲,做好情绪管理、及时纾解情绪障碍能够有效预防青光眼的发生。尤其是在确诊青光眼之后,更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乐观地面对和解决它。同时,适时地选择中医药治疗,无论是中医药汤剂还是针刺、穴位按摩等中医外治手法,都可以起到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效果。
所以,从明天起,做一个开心快乐的人吧!保持积极向上,保持情绪舒畅,一起拥有十分珍贵的视觉健康!(通讯员 谭盼盼)
来源:红网
作者:谭盼盼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1/60/1289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