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6日讯(通讯员 毛旖旎 胡艳婷)“谢谢付主任及科室的医护团队”,近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病房,来自岳阳12岁的蔡同学办完出院手续,高兴地向科室主任付三清致谢。
蔡同学9岁时因左臂骨折手术后感染导致慢性骨髓炎,且畸形日渐严重。“手臂都弯成了弧形,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导致孩子有点自卑,再加上怕孩子长大后更难治疗”,小蔡的妈妈说。这些年,他们求治心切,辗转多家医院进行治疗。
偶然得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能治疗这种疾病,他们满怀希望,在暑假的第一天就全家来到长沙。对于慕名而来的蔡同学及家属,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主任付三清教授及主任医师艾缘教授给与了细心的问诊和专业的诊治。
术前影像。
由于小蔡同学左前臂严重畸形,同时存在大角度的内翻、前凸畸形,加上长时间的骨髓炎导致弯曲部位的骨组织硬化、髓腔消失,术后面临矫正不充分、断端不愈合或再次感染的风险。
如何做到讨论充分、论证严密、评估准确、方案明晰、风险可控,付三清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定制患者1:1大小实体畸形骨骼模型,针对手术方式、截骨部位、截骨角度、固定材料选择等进行详细手术方案论证、手术模拟,并根据手术综合因素考量制订了详细截骨矫形方案,并通过术前定制导板确保术中截骨准确。
由于前期对3D骨骼模型进行了多次模拟操作,当天手术完成得非常顺利。付三清教授带领手术团队在术中一次完成尺骨楔形截骨术、桡骨楔形截骨术、尺骨内固定术、桡骨内固定术等手术。
术后艾缘教授指导蔡同学进行功能锻炼,并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下,蔡同学左前臂畸形基本消失,腕、肘关节活动无阻碍,前臂旋转活动恢复,手臂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付三清介绍,感染是骨科术后的一种灾难性并发症,也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传统手术方式是一期行清创,取出内固定物,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取自体骨等植入修补骨缺损,并需长期行外固定的治疗方式。因疗程长,手术次数多,费用高,患者和家属的生理和心理都遭受极大的痛苦。
近年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致力于用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疾病的诊疗和研究。“医生在准备阶段就可以先模拟出手术的全过程,减少患者术前焦虑,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透视次数,提高手术安全性,对患者的预后和术后早期康复大有帮助。”付三清说。
来源:红网
作者:毛旖旎 胡艳婷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1/69/1289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