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日常养生保健也愈发受到重视,在夏季,“三伏贴”无疑是最时髦的养生方式了,“三伏贴”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贴”。
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跟着长沙市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肖智一起揭秘冬病夏治,科学防病,不做盲目“跟贴”人。
“三伏贴”是什么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主要形式,将辛温发散的中药粉调成膏、丹、丸、饼、泥等剂型,在三伏天贴敷于与病情相应的穴位,达到防病祛病的功效。
冬病夏治是什么,与“三伏贴”有什么关系?
“冬病”
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者在冬季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包括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腹泻、关节冷痛等一系列慢性疾患。
“夏治”
指夏天炎热时(主要是三伏天)适当地内服中药并结合“三伏贴”等其他外治法,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的防病治病的方法。
因此,“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为什么“冬病”可以“夏治”?
“冬病”的发生与人体阳气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患者素体阳气不足,加之冬季更易感受寒湿之邪,机体内正虚邪实,邪伏于内,从而使这些慢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治疗后症状虽然好转,但感受寒湿之邪后仍易复发,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经济方面造成极大的负担。
对于“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温补阳气。
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期间,借助自然界之阳,通过温热药物对特定穴位的刺激以达到温阳散寒、扶正祛邪的功效。因此,“冬病”来“夏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用人都适合“冬病夏治”吗?
中医认为素体阳虚或者虚寒的病人更适合冬病夏治。这些患者大多有一些共同症状,包括平时畏冷肢寒、喜温喜暖、手足冰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或夹杂不消化食物,关节容易冷痛,容易感冒,反复咳嗽咳稀白痰、女性兼有经期腹部冷痛、经血血块多等不适。
然而中医辨证为“阴虚”以及正处于疾病发作期的患者不适合进行“冬病夏治”,阴虚阳亢的患者多表现为怕热、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咽痛、咳黄痰、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烦热、盗汗等。
如果无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进行冬病夏治,可到中医门诊,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
1.“三伏贴”由于操作简单便捷,是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冬病夏治还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拔罐、中药泡洗等其他治疗方法,专业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2.冬病夏治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因此在服药期间的慢性患者不宜盲目减药、停药。
3.冬病夏治贵在坚持,它治疗的是冬季易复发、而夏季症状轻或者完全没有症状的一些慢性疾病,疗效并不能立竿见影,需要到冬季才能体现出来,建议患者连续治疗3到5年。
4.2岁以下婴幼儿、孕妇、处于经期且月经较多的女性、体温超过38℃者、皮肤过敏者不宜做“三伏贴”。(通讯员 李玲)
来源:红网
作者:李玲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1/98/1283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