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月14日讯(通讯员 罗晨辉 蒲兴祥)1月13日,第七届湖南省中青年肺癌论坛暨2022年肺癌大事件·年终盘点在长沙落幕,全国各地20余名专家线下相聚湘江畔,两百余名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在现场聆听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对2022年肺癌领域的大事回顾,为中国肺癌防治领域的发展再添亮色。
根据近年来疾控部门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与死亡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位列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每年新发肺癌80余万,而且女性肺癌患病率提升,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做到肺癌早防早治,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了重要问题。
69岁的彭女士(化名)在2022年6月份因咳嗽、气促来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经CT检查发现彭女士肺部肿块有将近8公分大,穿刺活检诊断为肺的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III期(中晚期)。根据医生判断,如果当时为彭女士直接进行手术,不仅手术难度大,而且效果不佳。经过多学科讨论,医院决定应用最新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法,为彭女士制定了术前治疗方案,根据疗效再决定后续是否手术。
吴一龙教授团队参观湖南省肿瘤医院病房。
到2022年8月11日,彭女士完成了三疗程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一疗程后患者咳嗽、活动后气促的症状明显好转。2022年9月14日,彭女士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行微创手术成功切除右肺上的肿瘤,术后病理切片已经看不到肿瘤细胞,提示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将肿瘤细胞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清除,医学上称之为病理完全缓解,目前患者康复得非常好,在免疫巩固治疗中。
胸部内二科邬麟主任介绍,彭女士使用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法是2022年3月4日首次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在手术前应用,能更好的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诱导已经浸润到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缩小肿瘤,降低肿瘤分期,激活了的免疫细胞会有记忆功能,术后如果有肿瘤细胞出现,会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降低复发转移风险,达到治愈肺癌目的。
在此次第七届湖南省中青年肺癌论坛暨2022年肺癌大事件·年终盘点会议中,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法便作为2022年肺癌领域治疗进展中的大事件受到了关注。在这次会议上,吴一龙教授作为会议主办方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对2022年肺癌大事件进行了盘点和解读,从多角度多位点出发,从临床研究到医疗实践,多层次层层剖析,系统生动地盘点了肺癌相关研究和治疗的经典研究、最新进展、现存争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在2022年内取得重大突破的免疫新辅助、辅助治疗技术,靶向辅助、新辅助治疗技术,新一代靶向药的超长生存、免疫长生存数据、小细胞肺癌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本次肺癌大事件·年终盘点自2009年来第一次走出广东,来到湖南长沙,本次会议全程在线同步直播,直播线上点击量高达823万余次,再创历史新高。在现场互动环节中,来自国内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2022年肺癌大事件讲题各抒己见,掀起现场一波又一波的学术氛围高潮。年轻一代的医生对肺癌诊治及学术科研的进展、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让我们对进入肺癌诊治的新时代新征程充满信心。
第七届湖南省中青年肺癌论坛暨2022年肺癌大事件·年终盘点大会现场。
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肖亚洲表示,吴教授所提到的肺癌最新治疗方式:免疫新辅助、免疫辅助治疗,靶向辅助新辅助治疗,MRD等技术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成功应用免疫新辅助治疗200例左右肺癌患者。
吴一龙教授投身肺癌研究领域四十余载,致力于将肺癌慢病化、让更多肺癌患者可治愈,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临床研究,创造了多项改变国内外诊疗指南的研究成果,带领中国肺癌的诊疗和临床研究实现了质的飞跃,切实提高了肺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吴一龙教授带领团队莅临长沙传经送宝,一定能够为医院肺癌学科的发展、肺癌临床研究带来勃勃生机。“我们也期盼着在新的一年中,肺癌诊疗领域能够出现更多更新的进展,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肖亚洲说。
来源:红网
作者:罗晨辉 蒲兴祥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5/58/12232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