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月3日讯(通讯员 彭倚)近期,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急救中心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来急诊的大多数都是病情急危重的患者,发病快、时间紧迫、病种复杂。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地给予及时抢救。但急诊医护人员中很多人陆续“阳”了,怎么办?怎么保障患者有序、有效的救治?
四医急诊人用“火热”的坚守,为急危重症患者筑牢了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急诊女超人晕倒在岗位
黄艳是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兼重症医学科主任,她知道谁倒下她也不能倒下。“阳”了以后,哪怕是发着烧,她也几乎一刻也没停下:全面强化急诊应对举措,扩大急诊抢救室,将观察室、急诊外科等扩展为急诊抢救室,应对不断增加的重症患者,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收治腾出空间。同时,优化工作流程、关注医护状态、调整人员班次,感染后的黄艳,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现在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我是党员,也是科主任,要做好一只‘领头羊’。”黄艳说。
但多日的连轴转最终还是让年近60的黄艳体力不支了。12月30日上午,发着烧的她突然晕倒在了急诊抢救室里。同事们为她检查,发现她已经肺部感染。
“我们一直都说主任是女超人,看着她晕倒的那一刹那,才真正意识到,主任也是肉体凡胎,她是一直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在支撑。”岳麓院区急诊急救中心护士长欧阳翊说。
“主任,您是我们的主心骨!必须保重身体!”这一次,黄艳没有拗过大家,打起了针。只是,躺在病床上的她,还在指挥救治。“要尽我们所能,保障群众的医疗需求。”
小“阳”人 阳过 阳康齐上阵
急诊中心副主任胡亮,岳麓院区护士长欧阳翊,滨水新城院区护士长吴盈……大家相继中招,但工作丝毫没有落下:协助主任重新制定工作流程,调整工作安排,积极帮同事干活,主动加班抢救患者,及时指导帮助来支援的同事……急诊医护人员中很多人也开始陆续“阳”了,但他们只要能坚持,几乎都忍着烧坚守岗位。
当前,急诊内科每日的就诊量及收住院人数是平日里的三倍,且急诊内科诊室及抢救室都是派的双班医师及科室骨干护士,即便是这样,也经常有医务人员忙得吃不上饭,一天喝不到水,很多时候都是一路小跑。“很多医生护士也感染了,每天就像在打仗。”声音嘶哑的李伟医生介绍。此时的他正发着烧,全身肌肉酸痛,但他还在急诊室忙个不停。“没有办法,这么多病人在等。我昨天休息了一天,今天已经好一些了,就过来上班了。”
“医院给了我们最强大的后盾,院领导多次来到急诊一线指挥病区调整改造,指导抢救、分流患者,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医务科、护理部都在第一时间从其他科室调派人员来支援!”说起医院的支持,黄艳忍不住声音哽咽。
在医院的总体指挥协调下,在医护人员的坚持下,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合理布局,集中主力开展医疗救治各项工作,成为了医院里最坚固的战斗堡垒。
不抛弃不放弃 做急危重症患者的“医”靠
急诊科的病人非“急”即“重”,尤其是特殊时期,发热病人数量骤增,伴随病情复杂,急诊医护人员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以高超的专业素养和生命至上的理念顽强应对感染高峰,对每一个前来就诊的病人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全力以赴救治。
市民张奶奶患有老年痴呆,几天前在家出现了咳嗽、咳痰的现象,家属以为是普通感冒并没有太在意。可就在两天前出现了发热、神志障碍等情况,家属才怀疑是不是“阳”了,立马拨打120将其送入了长沙市第四医院治疗。
接诊的刘军副主任医师查看患者是昏睡状态,全身发烫,血氧饱和度仅85%,听诊可闻及大量痰鸣音。急诊急救中心护理团队动作轻柔的为患者吸痰、上氧、开通静脉通路抗炎、补液。经过大家的通力配合,张奶奶的缺氧症状才得到了改善,由于肺部感染严重,张奶奶需住院进一步抗感染治疗。
黄艳主任也提醒市民朋友们,如有感冒、发热不适,在家服药三天仍无改善,一定要来医院就诊,特别是老年朋友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未来一段时间,来院的重症患者数量可能仍会高位运行。”黄艳说,“我们一定会坚守岗位,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只是暂时,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这场仗一定能赢!”
来源:红网
作者:彭倚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5/95/1219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