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16日讯(通讯员 蒋蓉)空气、尘埃……无处不在的细菌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一个不太好的存在。的确,我们许多疾病都与它们密切相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伤口感染、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细菌就像是游戏剧本里的“怪物”,人人都想“得而诛之”。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学科主任兼药学部主任李昕表示,关于细菌,我们有着太多的误解。
误解一:细菌=病菌
细菌是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而病菌则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和病毒,两者不仅不能等同,相反,目前绝大多数细菌对人体都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
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肠道益生菌,对人体来说就有不少好处:它们构成肠道微生物屏障,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此外,还能帮我们代谢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在慢性肠炎、腹泻、便秘时,人体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恢复肠道的微生物屏障功能,恢复肠道蠕动速度,从而改善胃肠道不良状态。
当然,细菌对人体的好处是相对的,这取决于细菌寄生部位和数量是否合适,人体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误解二:抗菌药是万能药
日常生活中,抗菌药物经常被视为“万能药”,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抗菌药物更是成为了家庭药箱的标配,好像无论感冒咳嗽,抑或是腹泻都能拿出来服用。
这些人们常常陷入的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正是抗菌药物被滥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会使人体内的有益菌群无法生存,而出现微生态菌群失衡,而人体内那些原来不致病的菌群会乘机造反,它们优势生长,由条件致病菌变成致病菌,造成机体二次感染,还会促进细菌耐药的产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治疗难度。
以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感冒为例。大多数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具有自限性,而抗菌药物起不到任何抗病毒作用,一般无需服用。当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时,如出现黄脓鼻涕又同时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现象时,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误解三:抗菌药越贵疗效越好
其实,每种抗菌药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优势劣势各不相同,如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对抗G+菌;三、四代头孢主要对抗G-菌;糖肽类、脂肽类抗菌药物主要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碳青霉烯类虽然对大部分的G+菌、G-菌、厌氧菌敏感,但它主要对抗的还是G-菌;身为广谱抗生素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则对于多种G+菌、G-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有效……
再比如,针对军团菌和支原体引起的感染,高级别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效果,就远不如红霉素这类价格便宜的“老药”。
换句话说,用所谓新药或者高级别的抗菌药治疗其抗菌谱外的细菌,不仅毫无意义、浪费金钱,还容易诱导细菌耐药,导致最后一道抗菌防线失守。
所以,抗生素的选择不是选级别高的,而是选对的。
误解四:冰箱的低温环境可以抑制细菌繁殖,因此是“无菌箱”
冰箱虽然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速度,但不能有效地将其杀灭,细菌在冰箱内还会继续繁殖,一旦从冰箱的低温环境进入室温,细菌就会更加快速地繁殖。
人体在免疫力下降时,不足以清除体内过快生长的大量外来细菌,以及大量细菌所产的毒素时,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常见的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严重者造成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另外,俗称冰箱杀手的“产单核李斯特菌”更喜欢低温环境,志贺氏菌、耶尔森菌、沙门氏菌也不惧怕低温环境,这些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菌。
因此,冰箱并不是“无菌箱”,食物放进冰箱并不能完全抑制细菌繁殖,冰箱还应定期做好清理消毒工作。
我们人体跟绝大多数细菌是共存关系,细菌与细菌之间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为了能与细菌和平共处,我们需要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做到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勤锻炼;注意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确保饮食健康新鲜,不让有些条件致病细菌有机可乘;请勿滥用抗生素,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及菌群失调的发生。
来源:红网
作者:蒋蓉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7/50/1245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