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2日讯(通讯员 余快 李达)长沙26岁的孙女士怀孕20周了,近日,她如约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做产检。空腹采血后,她起身时突然察觉一阵头晕,额头顿时冒出豆粒大汗珠、面色也变得苍白,整个人晃晃悠悠。
就在孙女士即将晕倒之际,眼疾手快的门诊注射室护士一把将她扶住坐下,帮她按住针眼,呼叫导诊护士倒来糖水并通知妇产科医生。
此时,测得孙女士的血压仅为95/65毫米汞柱,脉搏90次/分,呼吸24次/分,血糖正常。妇产科医生初步判断,孙女士极有可能是太紧张“晕针”了。大约2分钟过后,孙女士头晕、出冷汗的症状逐渐缓解,被送入妇产科门诊继续观察。
“哎,我一直都有‘晕针’的毛病,看到针头刺下去的那一刻就会直犯恶心,随后就是头晕、心慌,幸好有护士在,这摔倒可不得了。”孙女士心有余悸地说。
长沙市第三医院门诊办公室护士长周巧介绍,在门诊注射室,像孙女士这样在针刺过程中出现突然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晕针”。
什么是晕针?
晕针是由于针刺刺激,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的现象,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在精神紧张、痛觉敏感和血压偏低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
晕针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精神紧张、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想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甚至晕厥倒地。
为什么会晕针?
1.环境因素:如人体所处的空间密闭,空气流通不畅,在炎热的季节,人群拥挤、嘈杂、室温过高,会诱发或者加重头晕、烦躁,甚至晕针。
2.年龄:青壮年晕针发生率较儿童和老年人高,这是因为儿童机体尚未发育完善,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老年人因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觉迟钝,对疼痛敏感度也有所降低。
3.体位:临床观察发现,平卧位较坐位发生晕针的概率要低。这是因为,当人体处于坐位时,下肢肌肉松弛、静脉张力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血量下降,脑血流降低,使晕针的发生率较高。
4.精神心理影响:受性格或者成长环境经历等影响,部分人群在针刺时会出现一些精神心理上的极度反应,看见针可能会过分担忧而导致高度紧张、恐惧。
5.生理因素:疼痛是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的,是身体受到有害刺激时发出的警告反应。一定强度的痛觉刺激,引起患者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等。当一个人过度劳累时,身体的抵抗反应和控制反应降低,很小的刺痛会被夸大,易发生晕针;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
如何预防晕针?
1.如果条件允许,不要在饥饿、疲惫、紧张、身体虚弱的时候进行相关治疗;
2.接受治疗前,应主动告诉医护人员,自己是否有晕针、晕血史,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
3.在治疗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多和护士或陪同的家人聊天,尽量放轻松,还可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来调节;
4.打针或抽血之前,可选择坐位或者直接躺下,这样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
5.打完针或抽完血以后不要立马起身,以免晕倒摔伤,可静坐或躺着休息一会儿,自己觉得无特殊不适再行离开;
6.随身带温水或糖果等,有头晕等先兆症状或者其它不舒服时及时补充。
发生了晕针怎么办?
一般发生晕针或晕血都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基本会有医护人员帮忙处理,不必太担心。
1.晕针发生时医护人员会立即停止操作,帮助移动患者至空气流通的地方躺下并抬高双腿,同时测量血压、心率等;口服温糖水,通过补充能量的方式让其恢复。
2.若晕针症状较严重,医护人员会为患者静滴葡萄糖溶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帮助其快速恢复意识。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必要时会给予升压药治疗等。
3.特别害怕扎针,对疼痛比较敏感者,极度紧张的患者,可通过提前敷麻药(利多卡因乳膏)缓解疼痛,降低发生晕针的概率。
周巧介绍,长沙市第三医院门诊注射室团队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除配备有急救设施设备外,窗口还常规备有糖果、糖水等,为晕针或低血糖患者以备不时之需。
来源:红网
作者:余快 李达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7/66/1247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