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现场。
湖南省儿童医院医学遗传科开科。
红网时刻新闻3月2日讯(通讯员 姚家琦 吴兴汉)罕见病又被称为“孤儿病”,就单一疾病来说,新生儿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下。但目前全球发现的罕见病已超过7000余种。据数据统计,中国罕见病患者超过2000万,且70%在儿童期发病。
2月28日,在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当天,湖南省儿童医院医学遗传科开科,通过对患病儿童家庭再生育产前、孕中、出生后全周期管理,为罕见病患儿精准治疗和再生育提供医学指导。
28日上午,得知医学遗传科开科义诊的消息,来自长沙宁乡市的尹女士专程带着5岁9个月的儿子豆豆(化名)赶到现场。尹女士说,从小就发现儿子肌张力高,坐、爬、发声等都比同龄孩子慢,不停地跑医院都找不到具体病因。直到2022年,在省儿童医院王华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专项检查明确了病因,接受针对性康复治疗后,孩子有了进步。“我很感谢儿童医院的医生,感谢王华教授,也希望其他孩子能早诊断、早治疗。”
“豆豆是一个自闭症合并小头畸形的患儿,通过检查发现孩子有SETD2基因变异。豆豆携带的变异位点目前在全球还没有报道过,经过医院科研平台功能试验助力了变异致病性解读。”国家卫健委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省卫健委出生缺陷防治专家组副组长、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一级主任医师王华介绍,80%以上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包括染色体缺陷、基因组缺陷、基因缺陷等等,由于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目前罕见病诊断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成为了制约孩子们精准治疗的一个瓶颈问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提高我国遗传病、罕见病的诊疗水平,进行遗传病的筛查、预防、诊治和生育指导是服务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据了解,该院医学遗传科由王华教授领衔坐诊,重点从复杂疑难遗传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遗传咨询、生育指导等方面开展诊疗服务。同时,通过搭建染色体核型分析、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WES)、全基因组测序检测(WGS)、动态突变检测(三核苷酸重复检测)、位点验证(Sanger测序)等集成遗传学诊断技术平台,能有效提高罕见、遗传疾病诊断率,缩短家庭等候周期,降低诊断成本,实现精准化诊疗。“遗传性疾病很大一部分是可治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干预,患者甚至可以带病健康生存。”
王华提醒,高龄父母如年龄≥35岁孕妇或胎儿父亲年龄≥40岁,有环境致畸物接触或暴露史夫妇,有反复流产等不良妊娠或生育史,孩子有单一或多发性先天畸形及出生缺陷疾病等13种情况需要到医学遗传科进行专业咨询,做好优生优育,阻断严重致残、致愚、致死性出生缺陷发生。
同期,由医学遗传科牵头,组织儿童保健所、神经内科、肝病科、泌尿外科、骨科、眼科、皮肤科等多学科专家针对智力低下、发育迟缓、自闭症、骨骼畸形、身材矮小、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患者开展联合义诊,并为皮肤科住院疑难罕见病患儿进行多学科会诊,明确疾病诊断。
义诊期间,医院还为来院咨询的罕见、遗传病家庭提供公益基金救助服务。符合公益基金救助项目包括先天性结构畸形(唇腭裂、先心脏等)、遗传代谢病(甲基丙二酸血症、粘多糖病、糖原累积病等)、功能性出生缺陷(难治性癫痫、先天性耳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相关病种资助条件的,可现场办理救助流程,为患儿家庭提供关爱和帮助。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家琦 吴兴汉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7/83/1239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