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人:蔡翊,第20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就职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六病区(胰脾外科),擅长肝胆胰脾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4月25日
2015年4月底,我接到了来自国家卫健委、湖南省卫健委的征召,紧急加入了第五批援塞抗疫医疗队,为执行医疗援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病毒出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没有丝毫的犹豫接下了任务。
2015年5月,跨越多个时区、历时三十余个小时的旅程终于到达塞拉利昂,随处可见的患者和当地民众眼里流露出的悲伤和能够让人深切的感受到疾病给这个国家带来的痛苦。简单安顿好后我们便投入了工作。我们工作的地方在中塞友好医院,距离驻地有约30公里,车程约1小时余。此时的中塞友好医院已是专门建造成专门管理埃博拉患者的传染病医院,留守医院的当地医护人员已是寥寥。当时正值当地夏季,平均温度在30°以上,队员们每次去病房查看病人需穿着3层17件的防护服,而且在医院一呆就是一天。在病房里面不能上厕所,不能进食和饮水。多名队员先后出现过头晕、恶心,甚至脱水、窒息等症状。从病房出来需按照院感要求在三个隔离间逐层脱离防护服,此时已像蒸过桑拿全身湿透……
三个月的艰苦奋斗换来的是患者的康复!在国家卫健委及各级领导的统一指挥部署下,医疗队员们共同努力三个月,在接诊的几十例疑似病例中,有多名确诊病例康复。我还记得其中一名18岁花季的少女,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她一度被遗弃。当中国医疗队完成了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诊疗任务后,痊愈少女的微笑成为了那疲惫医疗队员们最好的慰藉……
顺利完成祖国、党和人民交予的任务!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一名新时代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
2022年11月,我再次接到来自国家卫健委、湖南省卫健委的征召,参加了中国第20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在经过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后我和队友们一起踏上了援非之路。津巴布韦相对落后的医疗水平和低劣的卫生环境成为了阻碍当地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初到津巴布韦,我和队友们便已是加班加点为当地民众、华人华侨提供健康咨询。会客厅、休息室都成为了我们讨论病情的办公室。在拿到当地行医资格证书的第一时间,我便和当地医师一起进入手术室,为一位年仅27岁,多次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术后患者的康复也让我欣慰不已。在这一年中,我和我的队友们将会用实际行动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为中非友谊添砖加瓦,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
很多人问我,人到中年,事业生活稳定,而且上有老父母、下有待哺儿,为什么还要去?
我说:作为一名中国医生,我是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的。为国出征,既是医者,也是白衣外交官。我们只有尽全力完成任务,才能对得起国家、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不用说几次援非,只要是国家、党和人民交予的任务,在我这也只有一句话:保证完成任务!
来源:红网
作者:蔡翊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8/61/1260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