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2日讯(通讯员 余静)人的血管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发生老化,称为动脉硬化,这个过程如果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就会发生病态式的老化,叫做动脉粥样硬化,“粥样”这两个字就是对病变的形象描述。它是因为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大量的脂肪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血管疾病,颈动脉超声只是一个窗口。目前颈动脉斑块筛查主要是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下面跟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专家来了解一下颈动脉斑块筛查。
颈动脉彩超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可以早期检测到颈动脉血管壁厚度、斑块类型及形成部位、血流状况、管腔的狭窄程度等等,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彩超结果来预测卒中风险,进而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仅仅有脂肪沉积时,尚处于斑块形成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常说的新生斑块;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脂肪会被氧化而发生脂质化,就形成了像粥一样的物质,称为软斑;如果这些脂质化的物质发生变性坏死或是钙化,斑块就会变硬,就成为了硬斑。所以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了不可逆的斑块,是无法再清除掉的。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等,而生活中的很多因素如吸烟、酗酒、熬夜、情绪大幅波动等等都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受损的发生,给脂肪的沉积创造条件。
颈动脉斑块需要手术干预吗?其实发现颈动脉斑块大多是一种预警,需要通过寻找其后面的致动脉硬化原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胆固醇等等),进行相应干预(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戒烟、合理饮食、他汀类药物治疗、适量运动等等),而不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有些人不想通过这些日常的生活管理,只想通过一次性手术达到目的,这是不现实的。
目前针对颈动脉斑块有两种手术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二者均有严格的适应证,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手术后也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否则斑块依旧会复发,卒中风险依旧较高。是否需要手术或者是否手术更有利,需要参照最新指南及听从相关脑血管病专家的意见。
用疾病链来比喻脑卒中的发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酗酒、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血管硬化、斑块、狭窄→心脑血管病(脑卒中、冠心病),这是一条完整的疾病链。
临床上统计,近半数中风都与颈动脉狭窄有关;45岁以上中风患者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达76%。
颈动脉斑块不是唯一的卒中致病原因,却是重要的原因。上医医未病,不管有没有狭窄,有没有斑块,都要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和疾病危险因素。这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虽然颈动脉斑块筛查只是其中一项,但却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如果阳性则应继续随访跟踪,关注背后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并及时修正,如增加运动、合理饮食、减轻体重、戒烟、不酗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这才是其重要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余静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9/66/12677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