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大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高患病率、高再入院率、高死亡率和低生活质量的“三高一低”特点。进入冬季,昼夜温差大、气温变化快,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因受凉、劳累、情绪激动等原因诱发心衰急性发作。
长沙市第三医院心血管病学学科主任张育民表示,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当发动机故障时,就会出现“车速”减慢甚至熄火,导致心脏输出的血量不能满足身体代谢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引起呼吸困难、乏力、浮肿等一系列不适。
张育民提醒,心衰是可防可治的,早识别、早治疗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哪些人容易患心衰?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非心血管疾病也可导致心衰,因此,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甲亢等患者也是心衰的高危人群。
一些药物也可导致或加重心衰,长期服用抗肿瘤药、抗抑郁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的人群应注意防范。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心衰?
活动后出现气短、乏力和运动能力下降。
失眠、心慌、咳嗽、夜间不能平卧,阵发性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后好转。
浮肿、乏力、腹胀、肝区疼痛、食欲减退。
张育民指出,出现上述症状提示心衰可能,建议引起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按受规范治疗:
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停药、减量或加药。心衰的常用治疗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或ARN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GLT2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一些中成药(如芪苈强心胶囊)等。
心衰加重期要卧床休息,可在床上做下肢被动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衰稳定期也需定期到心血管专科门诊随访。建议每3个月复诊1次,向医生阐述近期的自我感觉变化,尤其是不适症状和感觉,如感冒、腹胀、血糖、血压变化等。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药物依赖等;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同时保证营养丰富,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预防感冒、呼吸道及各种感染。(通讯员 尹春娥)
来源:红网
作者:尹春娥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5/63/1330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