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气候中心介绍,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今年7月到8月预测气候将较常年同期偏高1℃到2℃,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7月11日将迎来初伏,长沙即将进入长达40天的三伏天。长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们需避免午间时段外出,高温条件作业下人员应当缩短连续作业时间,警惕中暑特别是热射病的发生。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GBT指数≥25℃的作业。WGB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工作场所的WGBT限值与体力劳动强度及接触时间率相关。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文《关于做好2023年用人单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有效防范职业性中暑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高温防御指南
有关部门和单位适时启动抢险应急预案,做好处置灾害的准备。防暑降温,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注意公共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预防流行疫情。午后高温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中小学校在高温时段可决定停课,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员缩短连续工作的时间,暂停高温时段露天作业。
高温作业类型
按照气象条件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
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深井煤矿等。
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
高温作业的健康危害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重症中暑可导致死亡。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盐,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好发于四肢肌肉,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热射病:因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产生高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死率可达80%。
除此之外,长期的高温作业易导致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降低、血压升高甚至高血压、胃肠道疾病、肾功能不全等。
发生中暑怎么处理
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迅速远离高温环境。将病人扶到附近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解开衣服散热。及时补充水分。若病人意识清醒,可补充适量淡盐水。若已昏迷,切勿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迅速降温。在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处用冰袋或冰块进行局部降温;还可用医用酒精、温水反复擦拭全身,适度吹风散热。当病人体温降至38℃以下时,可停止强制性降温方法。
来源:长沙市疾控中心
作者:郑水林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5/74/1331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