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陶 艳
长沙蔡锷北路,医圣张仲景坐堂旧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安然矗立,守望着一方百姓的康宁。
这是湖南建院最早的中医院,历经战火纷飞、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已走过90年沧桑岁月。
(医院全景。)
90年,栉风沐雨,使命在肩。湖南省中医院扛牢“传承中华瑰宝、振兴民族医药”的重任,为发展探路,为行业育才,被誉为“湖湘中医发祥地”“三湘名医摇篮”。
90年,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省中医人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创造了多项“全省率先”“全国一流”,打造出一批行业领先、患者赞誉的优势专科。
90年,踔厉奋发、济世为民。从为地方医卫事业注入强劲动能到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从打造医联体“朋友圈”到建设互联网医院,从抗击非典到鏖战新冠……医院用心用情,交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动人答卷。
当时光的脚步迈向下一个90年,湖南省中医院将乘风而上,续写新时代大医篇章。
90岁,初心不老!
90岁,风华正茂!
从“湖湘中医发祥地”到“实力派”三甲中医院——
初心不改踏浪行
1934年,长沙市沙河街,湖南省中医院的前身——湘省国医院顽强诞生。自创立之日起,她就肩负起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
1948年,遭遇文夕大火后的医院,在市中心保节堂街张公祠重建。这里是张仲景坐堂行医之地,也是长沙历朝历代祭祀张仲景之地,是湖湘中医的精神地标。在这里涅槃重生,奠定了医院的精神底座。此后尽管医院几度更名,省中医人始终传承仲景“衣钵”,立志悬壶济世、弘扬中医文化,在岁月更替中成就“仲景传人”的使命与荣光。
(医院仲景铜像。)
上世纪50年代,医院被省人民政府接管。以医院为基地,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湖南中医药研究所相继成立。医院成为湖湘中医最早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出版了我省第一部中草药标本彩绘《湖南药物志》,培育湖南省第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湖湘中医发祥地”美名远扬。
此后,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湖南中医药研究所“脱胎”而出,分别发展壮大。医院也多次更名,于1965年成为“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一代代省中医人在激情岁月里拼搏奋进,在改革大潮中开拓创新,一步步扎稳中医根基,筑牢健康堡垒。
1995年,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验收;2000年,医院恢复旧称,加挂“湖南省中医院”牌匾;2017年,一栋医教研综合楼拔地而起,医院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国佐感慨:“回望这一路,医院跨过一个个历史节点,实现一次次历史飞跃,离不开‘仲景精神’这一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引领发展的旗帜、引擎。”
走进新时代,医院坚持“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一指导中医药工作的总纲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建与医院管理、业务推进、中医药文化相融合,持续推进“支部品牌创建”“智慧党建”“红色基因”“支部考核体系建设”“双下沉-两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党建六大工程。
思想凝心,使命聚力,推动省中医院各项事业“全面开花”——
人才基底更实。从建院之初39人,到现在已有职工1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近300人,国医大师1名,国家级名中医1名,湖南省名中医11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级职称数量逐年递增,13个国家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传人代代接力。
综合实力更强。5个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昂首领跑;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特色骨伤救治能力建设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皮肤免疫病理三级科研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平台、9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实力认证。
医院品牌更响。先后获得“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双满意十佳优秀中医医院”“全国中医院系统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单位”“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个“湖湘中医老字号”,正在新时代,绽放出愈发耀眼的光芒!
从名医名家到优势专科——
守正创新攀高地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面对蓬勃发展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中医药何以出圈?面对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命题,中医药何以扛鼎?
省中医院的答案是——坚持特色,守正创新。
(中医特色治疗——针灸。)
自诞生之日起,一代代省中医人坚守中医药方向,在各自领域精研、深耕。90年的行医之路,为省中医院积淀了无可比拟的厚重历史,打造了独一无二的人才宝库,成就了一个个全国一流、全省顶流的优势专科。
肛肠科,是全国省级中医院最早设立的肛肠专科之一,在贺执茂、谢力子等名中医的带领下,已形成了六个病区、中医药防治大肠肛门肿瘤、中医药防治便秘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等五大研究方向;研发的“复方芩柏颗粒剂”等十余种中药制剂,广泛用于临床。肛肠病学2023年入选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科室是全国重点专科高位和低位复杂性肛瘘协作组组长、结直肠肿瘤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大肠肛门病的诊治水平全国一流,省内首屈一指。
皮肤科,以中国中医皮肤科泰斗欧阳恒作为该学科的领军人物,成功培养出杨志波等一批现今享誉国内外的皮肤科权威专家。他们在部分被西医当作“疑难杂症”的皮肤病领域,运用中医疗法大显身手。分期论治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研制的系列自制药,屡获大奖。科室是全省规模最大、床位数最高、住院人次最多的综合性皮肤科室之一,年年入选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十强榜单。
骨伤科由全国骨伤泰斗、“北张”传人张紫赓创立。集结张禄初、张茂珍、詹经山、孙达武等湖湘“骨科四大金刚”。他们的弟子遍布三湘四水,他们的技术代代传承、创新发扬,形成了省中医院今天以脊柱、关节、创伤、骨伤康复四大方向为基础的骨伤科,成为全省龙头科室。
“送子观音”谢剑南是国家首批500位名老中医之一,名震四方。在她的影响下,医院中医妇科不孕不育症的诊疗水平享誉全国。其后,匡继林、贺冰等名中医相继涌现,推动省中医院妇科不断发展壮大。科室目前以不孕症、复发性流产及盆腔炎为优势病种,在《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3)》中排行中医专科前30强。
这里,有“三湘敷贴第一人”刘贵云,作为三伏贴最早发起人,她主持了哮喘敷贴散这一国家级课题,开创了湖南省中医院乃至湖南省内中医外治疗法的先河;有中医界“扫地僧”刘新祥,他淡泊名利,只问行医,致力用最便宜的药解决问题,真正德高望重;这里,还有国医大师孙光荣,全国名中医袁长津……他们用“妙手”与“仁心”,筑起了省中医院这座湖南中医界的丰碑。
有这样一种评价:省中医院占地面积小、规模不是省内最大的,但要比在业内有口碑、有影响力的名老中医,省中医院绝对不居人后;医院科室不是条件最优的,但要比优势专科的特色、实力,省内无出其右。
在这条中医特色的航道上,省中医院以“守正”为舵,“创新”为帆,不断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从“扬仲景文化”到“行医圣之风”——
薪火相传勇担当
5月18日,非洲马达加斯加,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马达加斯加中医中心试营业。这个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帮助非洲朋友筹建的中医中心,未来将成为中医药走进非洲、守护健康的重要“桥头堡”。
(仲景文化节活动现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1800年前张仲景坐堂行医、造福乡民,到如今省中医人万里送医、仁心济世,这是跨越时空的心心相印,是中医大道的一脉相承。
作为“仲景传人”,省中医人外塑其形,内化其魂,构建起以“仲景文化”为核心的医院文化体系,谱写新时代的“仲景之歌”。
打造“仲景”文化空间。建成小巧精致的仲景文化广场、独具韵味的仲景文化馆,计划重建仲景祠,打造“长沙仲景文化园”“仲景文化长廊”,让中医文化更好地融入城市。
写活“仲景”文创文章。以“医圣魂·苍生念”为主题,推出院歌、形象宣传片、文化丛书等系列文化作品,引发强烈反响。设计医院卡通形象代言人“仲景嗲嗲”,制作“仲景嗲嗲”系列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潮起来”“火起来”。
开展“仲景”主题活动。始自2021年的“仲景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四届,“舌尖上的中医药”“名医来到家门口”等活动把中医的暖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大型常年义诊品牌——仲景日,效仿张仲景坐堂行医的义举,每个月1日、15日开展多科室联合义诊,实实在在普惠于民;开设湖湘仲景文化大讲堂,设立“湖南省西学中培训班”,已成为湖湘中医学术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赓续千年的仲景文化“活”了!它融进省中医院的环境里、歌声里、活动里,也走进了每一个省中医人的心里,落实在每一次行动里。
承仲景之志,行医圣之风。一批批省中医人不辞辛苦、不惧风险,向着医疗条件最薄弱的地方主动奔赴、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执着坚守。
塞外边陲,大洋彼岸,他们以特色之技术,疗百姓之疾患,展中医之魅力。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龙铁牛援非9年,用青春与热血诠释了什么叫“仁心仁术”“大国良医”,被中宣部评选为中国援外医疗“时代楷模”群体代表,是我省唯一一名获此国家级荣誉的医疗专家。
地震灾区,疫情险地,他们化身白衣战士,执中医之坚盾,筑健康之防线。抗疫三年,该院共有10多名专家进入省级中医救治专家组,累计派出28支医疗队、共629人次援助兄弟省市区。2022年底的疫情高峰期,医院推出的“时疫御感方”,被临时纳入湖南省甲类医保,惠及21个省份近100个地州市。
“让中医药文化、中医诊疗技术传播得更广、惠及更多人”——带着这一崇高而朴素的理想,省中医院近年来共派驻20余名专家前往5家受援单位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与159家医疗机构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与40家医疗单位签订制剂调剂使用协议,与6家医疗机构开展联合门诊……
数字无言,数字却最有力。它展现了一家医院的大义担当,述说着一群医者的大爱深情。传承岐黄薪火,福泽天下苍生,湖南省中医院步履坚定,一直在路上。
从智慧中医到百年名院——
守望健康向未来
点点手机就可一“键”问诊;线上可以下单预约检查,还可“在家看检查报告,线上找医生解读报告,复诊购药”——这是湖南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医院已成为医疗行业的新趋势。省中医院乘数智“快车”,做“智慧中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便利性、高效性、精准性。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入选“2022第一届互联网医院实践百强案例”,获得“2022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奖”。截至今年3月,已累计服务用户近36.1万人,提供线上问诊服务7.3万余次,开具电子处方8万余张。
(新院区效果图)
新时代要有新发展,新需求呼唤新作为。
逐新而行,省中医院不止技术的创新、业态的更新,背后更是思维的焕新、格局的拓新。
乘着湖南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东风,省中医院已擘画了一幅“1359”发展蓝图——
“1”即建设一个“航母级”新院区;“3”指分三步走;“5”是聚焦打造五个高地,即中医药文化高地,中医药特色高地,名医培养高地,互联网医院高地,精细管理高地;“9”为实施九大工程,即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中医药文化传播工程,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精细化管理工程,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四名”(名医、名科、名术、名药)工程,中医药治未病工程,中医康复能力提升工程,科教能力提升工程。
其中,新院区选址于湘江新区高铁西站产业新城起步区,总面积143亩,规划总床位数为1500床。按照平疫结合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建设,建成后将打造中医特色优势专科群、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名医传承中心、康复医养中心、中医辅助生殖中心、互联网医疗中心、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制剂中心、紧急医疗救治基地。
“湖南中医90年近现代史,湖南省中医院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未来,要有新的作为、新的担当。要传承发扬中医药特色,推动医、教、研三驾马车加速快跑,建设中医药特色全国领先、专科实力业内一流、综合实力强大、管理卓越的中医名院,打造湖湘中医新高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院长刘春华的话掷地有声。
2月21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铁西城院区一期工程——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奠基建设。它标志着医院告别了过去在14亩方寸之间腾挪的历史,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
新的春天,新的启程。
星光相伴,梦想同行。
新一代省中医人握紧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接力棒”,扛起护佑人民健康之重任,向着下一程山海,奔赴!
来源:新湖南
作者:王 珊 陶 艳
编辑:周曼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9/67/1393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