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词诙谐幽默,往往是社会现象或状态的生动写照。而睡眠障碍与神经症,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故而,我们尝试从宏观层面剖析 “网络流行词” 与 “睡眠障碍与神经症” 之间的关联。
【干饭人】:指996工作制度下辛勤打拼的年轻人,展现出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的态度。
【绝绝子】:指加油、赞美的意思,大体意思就是太绝了、太棒了。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常由于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病后体弱等原因引起。
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病因和发病机制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但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网络流行词反映了人们在各个领域过度竞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为了追求卓越,往往牺牲睡眠时间,长期的睡眠不足打乱了生物钟,影响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然而,还有一群人选择面对现实看似消极的态度,这隐藏着对压力的逃避与内心的挣扎。长期的心理冲突与自我否定,容易引发神经症中的神经衰弱、强迫症等问题。在睡眠方面,心理的纠结与不安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多梦、易惊醒等问题接踵而至。
2024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尤其是年轻人的睡眠问题尤为突出。
平均睡眠时长:2023年,我国居民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与2022年基本持平,但主观睡眠质量变差。近半被调查者能在半小时左右入睡,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入睡,更多地使用睡眠药物。
熬夜现象: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仅有29%的人群在23点前入睡,47%的人群在零点后入睡,13%的人群在凌晨2点后入睡。年轻人成为熬夜的主力。
穴位按摩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加大中医药文化活动和产品供给”等12项重点任务,旨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
针对各种身心压力形成的失眠状态不佳现象,按中医的方法进行按摩,可以缓解症状。中医认为失眠归于心血不足、肾水不足、肝火太旺、痰迷心窍等,所以用按摩治疗失眠,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第一招:头部印堂穴按摩
思虑过多容易耗伤心气,并伤及脾气,心神受到干扰会影响睡眠。头部的印堂穴可宁心安神,有助于缓解失眠、多梦等症状。
印堂穴位于脸部正面,两眉头连线中点。以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并拢,从印堂位置沿螺旋状向上点按至前额,每次3-5分钟。晚上临睡前按摩效果更好。
第二招:手臂太渊穴按摩
凌晨3-5点钟是肺经当令之时,此时醒来多由肺火或者肺气不足所引起。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太渊穴是全身脉气汇聚的地方,按揉太渊穴有助于调理全身气机、缓解失眠。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可用拇指或食指点按,每次操作5-10分钟。
第三招:背部命门穴按摩
按揉命门穴有疏通背部经络、推动气血运行、振奋阳气、强肾固本等功效,十分适合素体阳虚者或肾气不足的老年人。
命门穴在人体后腰部,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站位,双脚与肩同宽,脊柱挺直,收下巴,双手握空拳,背手到后腰处,在命门穴的位置双手交替拍打,力度速度适中,拍打后,腰部发热,神清气爽。每组拍打81下,每次做3组,早中晚各做1次。
第四招:腹部神阙穴按摩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按揉神阙可通畅腹部气机,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
神阙穴位于脐中央。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均可,双手叠加放在腹部,掌心向内,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画圈进行推揉,范围包含整个腹部,力度适中,速度不宜过快,推揉后腹部畅通,心情舒畅。每组推揉36下,每次做3组,早中晚各做一次。
第五招:腿部阴包穴按摩
凌晨1-3点钟是足厥阴肝经当令,此时易醒多由肝火旺盛所致,不妨按按肝经上的阴包穴。
阴包穴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的凹陷处。轻敲阴包穴3-5遍,如有强烈痛点,可点揉1-2分钟。
第六招:足部太冲穴按摩
睡前按摩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1小时,此穴为肝经的腧穴、原穴,有舒肝气、调畅气血的作用。
取坐位,用手拇指的指腹沿足趾、次趾甲缝向上移压,按压时有酸胀感。如果按上去感觉较痛,说明患者肝经气盛,容易生气,可按压与指揉结合,以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觉为度。常按太冲穴有泄肝火、疏肝解郁之功效,有助于缓解失眠,适合平素急躁易怒人群。
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 睡眠障碍与神经症科 王棋
来源:红网
作者:王棋
编辑:马婉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56/51/1454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