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4日讯(通讯员 刘伟豪)熬夜吃夜宵、打游戏,24岁的小张近日再次急性胰腺炎发作住院抢救。短短两年内,这已经是他第六次急性胰腺炎发作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表示,饮食不注意导致严重失控的高脂血症,是他病情反复的元凶。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永康介绍,小张此次入院时症状典型:持续性上腹隐痛,伴有4次剧烈恶心呕吐。翻看其厚厚的病历,医生发现小张患有糖尿病5年,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加上不注意饮食。平常爱吃夜宵和烧烤,不注意休息,这导致其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主要血脂成分)浓度极度异常,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使得血液中的油脂更容易异常堆积。
杨永康解释道,当甘油三酯浓度飙升超过11.3mmol/L(正常值应<1.7mmol/L)的警戒线时,大量脂肪微粒会堵塞胰腺的毛细血管。被困的脂肪分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这些物质像‘强酸’一样腐蚀胰腺自身,引发急性炎症。更令人担忧的是,反复发作的胰腺炎又会进一步损伤胰岛功能,形成“糖尿病→高脂血症→胰腺炎→糖尿病加重”的恶性循环,导致住院频率越来越高。
与首次发作的剧烈腹痛不同,杨永康指出,复发性胰腺炎的症状往往更具迷惑性。小张经历的“持续性上腹隐痛”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胃病。关键识别点在于这种疼痛在恶心呕吐后通常不会缓解,且在进食后(尤其是油腻食物)会明显加重。
“很多像小张这样的年轻患者,出现不适时习惯性地认为是‘吃坏了’或‘胃病犯了’,自行服用胃药硬扛,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直到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才就医。”杨永康介绍,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呕吐后不缓解、厌油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排查胰腺炎,进行血脂检测和胰腺影像学检查(如CT)。目前,小张在重症医学科通过血液灌流,血液滤过等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杨永康提醒年轻糖尿病患者,务必严控“糖与油”。针对小张这类反复发作的年轻患者,医生开出防治“处方”,核心在于打破恶性循环:
严控油脂摄入:糖尿病患者每日烹调用油需严控在25克(约2.5汤匙)以内。尤其需警惕奶茶、糕点、油炸零食、坚果等“隐形油脂杀手”。一杯全糖奶茶的油脂含量可能相当于3勺油。
坚持科学运动:推荐每日进行心率达到(220-年龄)x 70% 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跑、跳绳)至少30分钟。每周增加2次肌肉力量训练(如深蹲、平板支撑),提升代谢能力。
血糖血脂联动监测:糖尿病患者应每月监测甘油三酯水平。一旦超过5.6mmol/L,必须立即强化干预。同时每3个月检查胰腺B超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杨永康进一步提醒,糖尿病患者罹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而在30岁以下反复发作的胰腺炎患者中,超过70%存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管住嘴、迈开腿、规律监测、遵医嘱用药,控制好血糖和血脂,是守护胰腺、避免悲剧重演的生命线。”
来源:红网
作者:刘伟豪
编辑:杨胜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58/1512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