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9日讯(通讯员 赵敏 蒋晓)7月27日,罹患肝门胆管癌的张女士出院时,向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团队送上锦旗表达感谢。锦旗上“机器人”“耳穴”几个字看似毫不相关,却是张女士康复路上的两大助力。
李云峰主任操作达芬奇机器人,为患者施行手术
60岁的张女士来自湖南常德,因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肝门胆管癌。由于肝门胆管癌手术是肝胆外科最难的手术之一,当地医生为其放置PTCD管,缓解胆道梗阻、减轻黄疸后,推荐她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进一步手术治疗。
入院完善相关检验检查后,李云峰主任组织科室人员对张女士的病情进行详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肝门部是血管、胆管纵横交错的“手术雷区”,且解剖复杂,操作空间极小,淋巴清扫范围大,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对术者要求非常高,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切除手术为最优治疗方案。
6月23日,李云峰教授带领手术团队为张女士实施机器人辅助下胆囊切除+右半肝+全尾叶切除+门静脉重建+肝外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高清放大视野与可转腕器械的加持下,主刀医生的操作更加稳定、灵活。机械臂在狭小空间内精准游走,进行毫米级精度的解剖、精细的血管骨骼化处理、彻底的淋巴清扫以及精准的胆肠吻合,并对受肿瘤侵犯的门静脉进行切除重建。机器人系统有效过滤了人手难以避免的细微颤动,将手术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手术历时8小时顺利完成。
手术非常成功,但新的难题出现了。张女士体重只有41kg,营养状况一般,加上术前基础肝功能较差,术后出现了顽固性腹水。在常规使用利尿剂减轻腹水的过程中,血压出现波动下降。如何在不加重循环负担的前提下有效管理腹水、稳定病情,成为她术后康复道路上的“拦路虎”。
作为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点病房”,肝胆胰微创外科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邀请中医科专家会诊。在中医科的专业指导下,责任护士为张女士实施中医特色技术——耳穴压豆治疗,激发机体自我调节能力。这之后,张女士的尿量逐渐增加,腹水稳步消退,血压趋于平稳,避免了单纯依赖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达芬奇机器人的‘精准稳’与中医耳穴治疗的奇妙结合,起到了1+1>2的作用。”李云峰主任表示,张女士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新的启迪。科室将在继续深耕机器人微创外科技术的同时,传承、发扬祖国医学精粹,不断探索和优化整合式医疗服务模式,造福广大患者。
来源:红网
作者:赵敏 蒋晓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63/1516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