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女子颅内肿瘤复发大如拳头 千里寻医到湘雅获新生
2025-07-25 18:36:48 字号:

女子颅内肿瘤复发大如拳头 千里寻医到湘雅获新生

红网时刻新闻7月25日讯(通讯员 陈彦霖)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刘庆教授团队,通过“颅内外血管搭桥、巨大复发颅底肿瘤切除、自体组织颅底重建”的高难度“三合一”手术,成功为一例患者切除颅底中央区脑膜瘤。这场涉及多学科团队、历经15个小时的生命接力,让患者重新获得生机。

患者术前、术后头部MRI检查图像.jpg

患者术前、术后头部MRI检查图像

来自广西柳州的吴女士,两年前发现颅底肿瘤,于当地进行手术,因肿瘤体积巨大、血供丰富,术中仅部分切除肿瘤。患者术后昏迷近一个月,左眼失明。半年前,患者出现右眼视力持续下降。检查提示肿瘤复发进展,不但体积较前显著增大,且包绕颅内重要大动脉,病情较前更加复杂。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均因手术风险极高而始终未得到治疗。后经多方打听,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湘雅医院颅底神经外科主任刘庆教授。

刘庆教授团队进行分析讨论.jpg

刘庆教授团队进行分析讨论

刘庆教授介绍,患者颅底中央区存在一个8.5×8.5×6.5厘米的巨大脑膜瘤,同时侵袭前、中、后颅窝,360°包绕颅内最重要的颈内动脉及诸多颅神经,严重压迫脑干及周围脑组织,“手术刻不容缓,因为随着肿瘤进展极可能出现颅高压、脑疝,进而危及生命”。但考虑到实际病情,常规开颅手术难以达到一次性安全且最大化的肿瘤切除。

面对这一棘手病例,刘庆教授团队迎难而上,联合放射介入科、心内科、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经过缜密的术前评估,创新性地为患者个体化制定了“三合一”联合手术方案:先进行颅内外动脉搭桥,建立新的“生命通道”,提供坚实的血流保障,再行安全且最大化的肿瘤切除,最后利用自体组织重建颅底。这一手术方案虽然难度大、风险高、耗时久,对医生手术技术要求极高,手术过程环环相扣,但有机会给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存质量,同时减少分期手术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刘庆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jpg

刘庆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患者颅内动脉搭桥CTA.jpg

患者颅内动脉搭桥CTA

7月11日进行手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的“生命保卫战”正式打响。首先,脑血管外科团队耗时6小时,完成颅外颈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同时刘教授团队行开颅手术,为后续肿瘤切除做准备。随后,刘庆教授、赵子进副教授、龙文勇主治医生,无缝衔接,凭借毫米级的精细解剖和分离技术,在神经与血管的“刀尖上起舞”,历经9小时,在充分保留重要神经血管及脑干结构的前提下,实现了肿瘤的最大化切除,并采用自体组织完成颅底重建。“整个切除过程就像在拆除一个精密仪器上的炸弹,既要彻底清除肿瘤,又要保护好每一根血管和神经,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赵子进副教授表示。随着最后一针缝合完成,这场跨越15个小时的生命接力宣告成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出院之前,患者紧紧握住刘庆教授表示感谢.jpg

出院之前,患者紧紧握住刘庆教授表示感谢

患者术后在ICU病房治疗2天即转回普通病房。术后患者神清语利,肢体活动正常,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7月22日,患者康复出院。

感谢湘雅医院刘庆教授团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前,吴女士表示,自己右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生活能够基本自理,面瘫症状有所改善。

湘雅医院颅底神经外科每年完成各类复杂颅底脑干手术近2000台,颅底肿瘤全切除率超过95%,死亡率低于0.3%。在袁贤瑞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引领下,颅底神经外科团队经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成功攻克颅底脑干区域这一公认的“终极禁区”,既往认为无法手术或极高风险的颅底脑干病变,如今可以实现安全、有效的根治性切除,彻底实现了颅底脑干手术“无禁区”。这标志着湘雅医院颅底神经外科在复杂颅底外科领域的技术已处国际领先水平。

此次联合手术的成功开展,绝非个案救治的终点,而是极具临床价值的重大突破。近十年来,在刘庆主任带领下,湘雅医院颅底神经外科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复杂颅底脑干病变安全有效外科解决方案”,已救治同类型的原发或复发颅底脑干肿瘤患者数人。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霖

编辑:甘伟萍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