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尹新发 刘兆衡 长沙报道
“周医生的电动车轱辘,把村里的路都磨亮了。”这是长沙芝字港村村民对周铁的评价。2019年起,他担任芝字港村家庭医生团队队长,定下“每月至少10天下村、特殊患者周访、手机24小时开机”的规矩,把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
79岁的高血压患者李嗲嗲独居,常年在药店购药。2023年夏天,周铁带着签约手册上门:“村卫室开通医保了,您的硝苯地平片报销后才3块多。”他蹲在老人身边,把服药时间、测压注意事项写在日历上,教老人存自己号码:“不舒服随时打,我骑电动车十分钟就到。”当天下午,李嗲嗲就揣着身份证到村卫室买了药,此后每次见到周铁,都要拉着他的手念叨:“你比我亲儿子还周到!”
对高位截瘫患者孙某的照护,更显周铁的细致与耐心。孙某因高空跌落导致腰部以下失去知觉,长期卧床引发压疮,伤口化脓发臭,家人都犯愁。周铁第一次上门时,没戴口罩就跪在床边检查。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无菌纱布,一边清创一边讲解:“先用生理盐水冲干净,再用碘伏消毒,纱布要松松地盖上,别闷着。”连续半年,周铁风雨无阻上门,不仅指导换药,还教家属给孙某做肢体按摩,半年后孙某的压疮基本愈合。
在他带领下,团队创新“线上+线下”服务:线上建群答疑、推送健康知识;线下月访调药、邀专家义诊。6年来,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一般人群超50%,慢病规范管理率90%,指标辖区领先。“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少花钱”,这句朴实承诺,成了他扎根基层的生动注脚。
锤炼过硬本领,以精立业做基层“诊疗多面手”
“周主任是‘万能钥匙’,哪里需要哪里开!”同事们说。从专科中医到全科医师,他用15余年磨一剑。日常里,他导诊、挂号、医保调试、针灸样样上手,十余年没休过完整假期,节假日主动留守,同事们称:“有他在,再忙都踏实。”
2019年,他发现村民对中医需求大但村医技术不足,便利用休息时间到长沙市中医医院进修针灸康复,并参加湖南省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白天抄方扎针,晚上对着穴位图练习,三个月记满3本笔记。回来后,他带领科室医护团队及辖区卫生室村医熟练掌握了7类2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如今,辖区6个村卫室都能开展中医服务,关节炎患者陈娭毑说:“以前去市区理疗每月花200多,现在村卫室艾灸还能医保报销一次只要6块多,周医生教的方法真管用!”
勇担急难险重,以勇担责做危难“逆行先锋”
“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上。”2020年疫情初期,周铁在请战书上按红手印,任防控专班组长。三年疫情,他冲锋在前,用党员的“铁肩膀”扛起了基层防控的重担,用医生的“仁心”温暖了特殊时期的每颗心。
2025年8月6日9时,一位患者就诊时突发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生命垂危之际,周铁第一时间启动急救预案,沉着冷静地主持抢救工作。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路…… 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果断,在黄金抢救时间内为患者争取生机。经过紧急处置,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并快速转诊至长沙市第四医院。这场跨机构的生命救援,作为基层医生的周铁接稳传好了抢救第一棒,危急关头更显担当。
十余载扎根,周铁手机存着800多个居民号码,笔记记满10万字诊疗心得。他以“恒”守诺,用脚步筑牢健康防线;以“精”立业,用技术守护生命尊严;以“勇”担责,用奉献诠释医者仁心。在基层医疗的平凡岗位上,这位85后医师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生动践行着“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书写着新时代医者的责任与荣光。
来源:红网
作者:尹新发 刘兆衡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52/1520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