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中国医师节|陈玉梅:做“健康守门人”用脚步丈量“双重战场”
2025-08-19 11:49:45 字号:

中国医师节|陈玉梅:做“健康守门人”用脚步丈量“双重战场”

陈玉梅.jpg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尹新发 刘兆衡 长沙报道

在长沙雨花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陈玉梅用专业与温情书写着基层医务工作者不平凡的故事。作为一名主管护师,她扎根临床一线19年,从解放军163医院老干部病房,到基层社区医院,再到家庭医生团队的骨干成员,始终以“守护生命”为己任,成为社区居民心中最温暖的“健康守门人”。

从临床到社区:把专业刻度刻进基层土壤

2005年入党时,陈玉梅在解放军163医院老干部病房担任临床护士,临床经历让她明白“专业”是底线。而2012年她转向基层社区护理,这又让她懂得了“温度”是通往人心的钥匙。

她的工作笔记记满各类护理心得,为让居民理解,她对着镜子练习将临床术语“翻译”成通俗语言。作为护士长,她每周二雷打不动地开展“小课堂”,把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

年轻护士小谢记得首次跟她访视,陈玉梅半蹲着为因糖尿病足自卑的王阿姨换药并讲解要点,还教她们护理要让患者“被看见”。如今小谢的记事本也有了居民“特殊备注”。

凭借“专业 + 温度”的坚守,陈玉梅获“长沙市优秀护士”“长沙市优秀卫健人才”等荣誉。但在她心中,社区里张奶奶的手工鞋垫、杨阿姨的手工花、居民血压正常的留言才是最珍贵的“荣誉”,是她19年坚守的生动注脚。

逆行抗疫:在红区筑起安心墙

2020年疫情暴发,陈玉梅接到“组建隔离酒店医疗组”的通知,给女儿发微信“妈妈去打‘病毒怪兽’”后,便带着团队进驻定点酒店。

作为医疗组组长,她清晨5点开始工作,检查防护服库存、核对隔离人员名单、调试体温设备,再逐个房间采集核酸。隔离酒店走廊闷热,汗水模糊视线。给82岁隔离老人采样时,老人紧张发抖,她安慰老人,老人称她们比亲孙女还亲。

院感防控是“生命线”,她制定“三查三对”流程,即查防护服穿戴、医疗废物分类、消杀记录,对消毒浓度、操作时间、人员轨迹。发现新同事未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她当场示范并强调仔细工作能减少风险。在她管理下,团队实现“零感染”。后来她将街道授予的“最美志愿者”证书挂在科室,称这是团队荣誉,每个医务人员都是英雄。

家庭医生:在“最后一公里”托起生命尊严

陈玉梅说家庭医生不是签个字就完了,是要把心贴在居民胸口上。她带领的家庭医生团队有本“红本本”,记录辖区重点管理人群信息,有独居老人用药禁忌、有失能患者护理难点、有癌症家庭心理状态等等。86 岁李嗲嗲因心衰卧床,老伴患病,儿子照料吃力,他还长了褥疮。陈玉梅协调团队每周上门监测病情、指导护理,网购防压疮气垫。三个月复诊,压疮基本愈合,李嗲嗲很感动。失独老人王阿姨因抑郁症拒服药物,陈玉梅陪她种太阳花,花开时王阿姨主动服药。脑瘫患儿小宇需长期康复,团队把器材搬到他家教奶奶按摩,小宇已能扶墙走两步。陈玉梅说团队把“定期”变成“随时”,把“应该”变成“愿意”,手机 24 小时开机,即便深夜接到求助电话也常去,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就觉得“跑这一趟,值”。

守护之光:在平凡中续写不凡

“有人问我,基层护理苦不苦?”她望向窗外的社区广场,几个老人正围在健康教育栏前讨论“三高”饮食,“你看,张爷爷以前说‘吃咸点有力气’,现在主动问‘低钠盐怎么选’;王阿姨的血糖从18降到7,见面就拉我拍照发朋友圈。这些‘小变化’,就是最甜的‘糖’。”

19年护理路,陈玉梅用脚步丈量“双重战场”的边界:临床是技术的战场,社区是心灵的战场;抗疫是危机的战场,家庭医生是日常的战场。不变的,是白大褂下那颗滚烫的初心。正如她在护士节演讲中说:“我们不是拯救世界的超人,只是一群愿意弯下腰、蹲下来,把温暖捧到患者手心里的普通人。而正是这些‘普通’的守护,织就了最坚实的健康防线。”

窗外的阳光透过走廊玻璃窗,在她的工作笔记上投下斑驳光影。本子最后一页工整写着:“守护生命,没有终点。”这是一位基层护士的誓言,也是千万“健康守门人”共同的信仰。

来源:红网

作者:尹新发 刘兆衡

编辑:周曼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